椎間盤源性腰痛(Dicogenic Low Back Pain),是因為腰椎間盤內部結構和代謝功能出現異常,如退變、終板損傷或釋放出某些炎性因子,刺激椎間盤內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椎間盤大體解剖結構正常,其病理學特征是纖維環因不同原因出現放射性裂隙,血管化肉芽組織和疼痛神經纖維沿著裂隙生長進行組織修復,在此過程中由于多種椎間盤組成成分的改變和多種炎性因子的作用而誘發腰痛。Schwarzer等的臨床研究表明,椎間盤源性腰痛占慢性腰痛的39%,是其主要類型之一。椎間盤源性腰痛的主要臨床特點包括:
(1)反復發作的腰痛伴或不伴臀部、大腿等處的牽涉痛,久站、久坐或彎腰時腰痛加重
(2)X線平片檢查腰椎沒有異常表現,CT或MRI檢查無腰椎間盤突出,但MRI T2加權信號通常減低
(3)腰椎間盤造影顯示纖維環破裂,造影劑由髓核處漏出至纖維環外1/3或硬膜外腔,推注造影劑時病人產生腰痛。
椎間盤造影術目前仍是診斷椎間盤源性腰痛的唯一方法,標準椎間盤造影術的評價應包括四個方面:注射造影劑椎間盤的形態;椎間盤內注射造影劑的壓力和/或容量;病人對病變椎間盤注射造影劑引起的主觀反應;鄰近椎間盤造影是否存在疼痛反應。MRI檢查是一種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在T2加權纖維環后方出現的高信號區(High Intensity zone,HIZ)被認為是有診斷意義的影像。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