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勞損的病理機制緣由日常勞務工作中,長期處于不適當勞動體位引起的姿勢性勞損和急性軟組織損傷,未能及時治愈而誘發腰肌疼痛、功能下降等癥狀。臨床醫學驗證,不正確的勞動姿勢,可引起肌力失調,繼而使脊柱形態改變。運動療法的療效旨在緩解肌肉痙攣,牽伸粘連和攣縮組織的作用;可以發展和助進腰腹肌力,糾正脊柱形態,調節內在平衡。進行持恒輕負荷有氧體療,可收預防復發功效。
控制改善腰部勞損病情發展運動療法眾多,簡便易學。按摩療法和有氧醫療體操已成為腰部勞損專門性功能療法。
按摩療法按摩操作手法用于皮膚肌肉,可促進患部血流,加速代謝功能,增強肌腱和韌帶彈性。按摩分為自我按摩和被動按摩,后者用于患者接受別人的按摩(也稱助力按摩)。
早期勞損--腰部勞損早期療法可用推、揉等按摩手法(也可電振器取代)。
推摩法:自我按摩時,四指并攏,拇指分開,手掌平穩地緊貼腰椎兩側的骶棘肌體位上,有節奏地慢速推動,推力由輕到重,漸次遞增。
揉捏法:自我按摩腰部腎俞穴(第二腰椎下旁開1.5寸處)和志室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拇指和四指成鉗形,將肌束向上微微提拉。揉動時,使用指腹和手掌力量向前作旋轉或扭動。
療法提示:按摩沿血液流進方向操作,按摩肌區宜放松。操作手法力求柔和、輕緩。要求用力均勻,動作宜協調,有節律感;切忌療法粗獷和疼痛反應。
后期勞損--后期則需用按壓、拍擊和揪扭等腰骶部按摩手法。
按壓法:并腿俯臥,采用手掌、掌根或兩掌重疊按貼在患者按摩體位,兩掌使用下壓力量向前移動按壓(每次按壓可靜止2~3秒)。
拍擊法:臥姿同上。采用手背或彎曲手指的手掌在患者按摩體位上,有節奏地持續拍擊。手指關節和手腕要放松,拍擊的速度宜輕快。
揪扭法:臥姿同上。常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揪提患者腰骶部按摩體位,反復揪扭膚體,以呈紫紅色為度,持續操作2~3分鐘。
療法提示:后期按摩操作刺激強度較大,可引起患者較大的酸脹感。操作手法力求協調有力,節奏宜均勻平穩。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