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帶來了極嚴重的危害性,特別多的孩子會遇到川崎病,從而有發熱的癥狀出現,給身體健康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傷害,關于誘發川崎病出現的因素是相當復雜的,往下看為大家介紹一下川崎病的相關發病因素會是什么呢?
川崎病的病因:
川崎病在醫學上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一位名叫川崎的日本人于1967年首次發現的。自此,醫學上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個病。川崎病大約80%發生在3歲以下的小兒,大多數是1-2歲的嬰幼兒,6個月以下很少發病,只是偶爾可見1、2個月小兒發病的報告。通常來講,男孩多于女孩,大約為1.5∶1。川崎病在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在每年的4-5月及11月至次年1月時發病率最高。病變主要累及皮膚、黏膜及淋巴結。累及皮膚時出現皮疹、手指和腳趾脫皮、肛門周圍脫皮;累及黏膜時出現白眼球充血;累及淋巴結時出現頸部、腋下等淋巴結腫大。
目前,川崎病的病因還未完全明確,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病毒、細菌等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即人體對侵入的病原體產生的一種過分反應,造成了人體組織的自身損傷。近幾年來,由于對本病的認識逐漸提高,診斷水平也大大提高。發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已經超過小兒風濕熱,嚴重地影響著小兒的身體健康,引起醫學界的極大關注。
川崎病對小兒的危害:
川崎病感染后,表面上看是引起皮膚、黏膜及淋巴結病變。其實,更嚴重的是還會引起全身急性中、小動脈炎,造成血管內膜損傷及血小板繼發性增高。最嚴重的危害是在患病的中、后期,容易發生大、中動脈損傷,尤其是引起冠狀動脈瘤。它就好似在人體內形成了一個“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將會迅速導致患兒失血死亡,醫學搶救幾乎不可中止或挽回局面。
另外,血管內膜損傷會使血小板繼發性增加,也很容易導致血管栓塞形成,嚴重時甚至造成心、腦栓塞。因此,川崎病是小兒最嚴重的后天性心臟病之一。醫學統計資料表明,發熱10天內未經及時治療者,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高達20%-25%。即使經過治療,也有大約15%的患兒發生冠狀動脈損傷,給今后的健康生活埋下禍根。所以,川崎病的危害性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綜合了解上面的介紹之后,應當對于川崎病的具體病因十分透徹了,川崎病的到來會給寶寶的健康方面帶來了相當嚴重的傷害,也會因此帶給寶寶極多的痛苦,希望各位家長朋友能將川崎病的病因引起重視,積極的預防川崎病才可以。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