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發生影響到了很多孩子的健康,從而讓他們受到了折磨,我們在應對川崎病的時候,需要去加強對患兒的護理工作才可以,這樣的話就可以幫助我們去應對川崎病,往下看來了解一下關于川崎病的相關護理措施有哪些。
川崎病的護理措施:
1.體溫,患兒以發熱為首發癥狀。發熱與免疫功能失調有關。患兒體溫呈稽留熱或弛張熱,體溫達38℃~40℃,入院后測體溫4次/d,直到體溫正常后改為2 0次/d。由于本病反復高熱不退,患兒家屬易急噪、焦慮、情緒不穩定,應耐心勸說解釋。出現高熱時不應自己給患兒服退熱藥,應向醫生報告。我院主張體溫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冰袋降溫、多飲溫開水,如體溫不降,持續升高達38.5℃以上應采用藥物治療如莫丁舒、普菲特達到降溫目的。
2.四肢末端變化,患兒在1周內可能出現手指、足趾硬腫、手掌面皮膚發紅,部分患兒指趾關節呈梭形腫脹、觸痛,肢端、肛周、軀干等處脫皮,指甲脫落。應對患兒加強護理,注意局部皮膚黏膜清潔,避免搔抓皮膚,注意防止發生皮膚撕傷。
3.皮疹,發病后1~5d部分患兒可出現皮膚多形性紅斑,以猩紅熱樣皮疹最常見,但無水泡及結痂,約1周左右可消退,在此期間應注意與其他傳染病性皮疹及藥物引起的過敏皮疹現象相鑒別,此時囑家長給患兒穿柔軟的衣物避免患兒用手抓癢,減少刺激。
川崎病-病理改變:
川崎病死亡病例的總結,在病理形態學上,本病血管炎變可分為四期:∑冢涸1~2周,其特點為:①小動脈、小靜脈和微血管及其周圍的發炎;②中等和大動脈及其周圍的發炎;③淋巴細胞和其它白細胞的浸潤及局部水腫。⑵冢涸2~4周,其特點為:①小血管的發炎減輕;②以中等動脈的炎變為主,多見冠狀動脈瘤及血栓;③大動脈少見血管性炎變;④單核細胞浸潤或壞死性變化較著。F冢涸4~7周,其特點為:①小血管及微血管炎消退;②中等動脈發生肉芽腫。て冢涸7周或更久,血管的急性炎變大多都消失,代之以中等動脈的血栓形成、梗阻、內膜增厚而出現動脈瘤以及瘢痕形成。關于動脈病變的分布,可分為:①臟器外的中等或大動脈,多侵犯冠狀動脈、腋、髂動脈及頸、胸、腹部其它動脈;②臟器內動脈,涉及心、腎、肺、胃腸、皮、肝、脾、生殖腺、唾液腺和腦等全身器官。
血管炎變之外,病理還涉及多種臟器,尤以間質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心內膜炎最為顯著,可波及傳導系統,往往在∑誆”涫幣致死亡。到了第、て讜虺<缺血性心臟病變,心肌梗塞可致死亡。還有動脈瘤破裂及心肌炎也是、F謁勞齙鬧匾原因。
mcls的血管病理與嬰兒型結節性多動脈炎非常相似。除冠狀動脈或肺動脈瘤和血栓形成外,主動脈、回腸動脈或肺動脈等血管內膜均有改變。熒光抗體檢查可見心肌、脾、淋巴結的動脈壁均有免疫球蛋白igg沉著。頸淋巴結及皮膚勻可出現血管炎,伴有小血管纖維性壞死。還有胸腺高度萎縮,心臟重量增加,心室肥大性擴張,肝臟輕度脂肪變性以及淋巴結充血和濾泡增大。但腎小球并無顯著病變。
當我們清楚的認識到了上述的這些知識之后,應當對于川崎病的護理措施特別的清楚了,對于該病的患者兒來說護理是相當重要的,應當時刻注意他們的衛生,以免受到細菌的再次侵襲,給患兒的健康帶來更加嚴重的傷害。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