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癥狀的心肌缺血是最為危險的一種疾病之一,因為沒有心肌缺血的臨床癥狀,所以我們很容易遇到漏診,誤診等等錯誤,從而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我們一定要高度警惕,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定期檢查身體:定期測量血壓,檢查血脂、血糖,有條件者應定期做心電圖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運動試驗、超聲心動圖檢查。一旦發現異常,不論有無癥狀,均應及早治療。
2.放松精神:突然的心理應激可造成心動過速,血壓過高,心律失常,直至室顫、猝死。因此,要愉快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對任何事物要能泰然處之。
3.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中老年以有氧代謝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騎車、登樓、登山、球類、健身操等為好。運動要堅持有恒、有序、有度,過度運動可造成心血管意外或猝死。洪昭光教授首倡“三、五、七”是很安全的,“三”指每天步行約三公里,時間在30分鐘以上;“五”指每周運動五次以上,規律性運動才能有效果;“七”指運動后心率加年齡約為170,運動量屬中等度。比如50歲的人,運動后心率達到120次/分,60歲的人運動后心率達到110次/分,這樣能保持有氧代謝。
4.合理膳食:進食過量高脂肪食物后,血脂濃度突然上升,使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脈狹窄的基礎上可發生血栓形成,引起心梗。因此,應不吃或少吃高脂肪食品,多吃含蛋白質較多的食品和新鮮蔬菜、水果、豆類。平時飲食宜清淡,限制含糖甜食攝入。忌暴飲暴食。
5.防止便秘:便秘是中老年常見病,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招致心肌梗死的老年并不少見。
6.洗澡:不要在飽餐或饑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水溫太熱可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造成心腦缺血,誘發心梗。
7.氣候劇烈變化:寒冷特別是溫度驟降,可誘發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容易促發心梗。天氣炎熱,人的代謝水平較高,加之大量出汗,血液黏稠,也容易導致心梗發生。
8.戒煙戒酒:過量煙酒會導致血管痙攣,增加心梗突發的危險。酒對心血管有雙向作用,適量飲酒,每日不超過15毫升酒精量,特別是紅葡萄酒或紹興酒還是有益的,但決不能酗酒。
9.及時就醫:如果出現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平時血壓正常或原有高血壓,但近期有時血壓突然下降者(又非藥物所致),應嚴格臥床,保持安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立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噴霧吸入并及時就診,以免釀成悲劇。
10.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癥是導致無癥狀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已確診的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用有效的降壓、降脂、降糖藥物。
11.起居有常: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夜間突然起床時常伴有一過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與心臟意外密切相關。因此,有學者提出“三個半分鐘”,即夜間醒來靜臥半分鐘,再坐起半分鐘,再雙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鐘,然后下地活動。有研究表明人體24小時血壓呈雙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寬,有助于緩解心臟及血管壓力。有午睡30分鐘以上習慣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
無癥狀的心肌缺血是很可怕的,稍有不慎或者是處理不當,甚至可能導致猝死,這個結果是毀滅性的。所以對于這樣一個恐怖的疾病,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絕不能麻痹大意。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