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它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心肌缺血多見于身體機能下降的中老年,廣大中老年朋友應該提高警惕,一旦有身體不適,要盡快就醫進行治療,以下是心肌缺血的常見類型。
一、隱匿型冠心病
是指無臨床癥狀,但有心肌缺血客觀證據(心電圖典型缺血性ST段改變、心肌血流灌注減少等)的冠心病。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發現,大約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無心絞痛發作史,但近90%的尸檢中,發現這些人均有嚴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即使在已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沒有癥狀。無癥狀心肌缺血可發生在不同類型的心絞痛中。
患者經治療后癥狀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這是預后不良的重要指標。此類型患者也可能突然轉為心肌梗死,亦可能逐漸演變為心肌纖維化出現心臟增大,發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個別患者亦可能猝死。因此,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及時發現,并給以及早的診斷與治療。
二、 心絞痛型
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其特點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樣疼痛感覺,可放射到左上肢,常發生于勞力、受寒、情緒激動、飽食等時,持續數分鐘,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消失。
三、心肌梗死型
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上繼發血栓形成所致。
四、缺血性心肌病
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使心肌的供氧和需氧不平衡而導致心肌細胞減少、壞死、心肌纖維化、心肌瘢痕形成。其特點為心臟變得僵硬,逐漸擴大,發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五、猝死型
是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猝死型冠心病好發于隆冬季節,年齡多不大,是由于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痙攣或栓塞,導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電生理紊亂,引起暫時的嚴重心律失常(如室顫)等所致。
由此可見,我們經常所說的冠心病、心絞痛都會引起心肌缺血,中老年的身體機能下降的比較明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便大大增加,尤其心肌缺血是容易引起患者猝死的一種疾病,大家更要提高警惕。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