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劉女士結婚后順利地以剖宮產誕下一健康地男孩,正當家庭沉浸在新生命帶來的幸福和愉悅的時候,疾病卻悄悄地降臨劉女士身上。在剖宮產2年后,劉女士每次月經來潮時,總伴隨著腰部、臀部和下腹部地疼痛,而且疼痛隨著月經一次比一次加重,月經量也一次比一次增多。經過檢查證實患有子宮腺肌癥,導致痛經。其后在各大醫院治療,服用丹那唑、米非司同等藥物未見好轉,只能服用止痛藥止痛,嚴重時只能臥床休息,對工作和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后來在我院接受了子宮動脈栓塞治療,成功消除了痛經和月經量過多的癥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射科郭文波
痛經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痛經呢?
醫學上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兩種。所謂原發性痛經是指盆腔的器官沒有病變的痛經,常見于年輕未婚女性,一般在婚后消失。若盆腔器官發生病變導致的痛經則是繼發性痛經,其病因中最常見的是子宮腺肌癥和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腺肌癥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多見于35-45歲的中年婦女,近年有年輕化趨勢,20多歲的患者也不少見。患者主要出現痛經,而且痛經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劇烈,常以月經第二、三天尤為明顯,有些患者的痛經甚至從月經前幾天一直持續到月經后數天,痛經的發作期間患者自覺腰骶部疼痛、不適、下腹部痙攣痛等、有時候需要暫停工作甚至臥床休息、局部敷熱水袋止痛,嚴重者需要服用止痛藥物,總之痛經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此外,患者還會出現月經量過多和月經周期紊亂的情況。子宮腺肌癥和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常發生不孕,這對于年輕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
子宮腺肌癥的治療較棘手,傳統上對于痛經較輕者應用止痛藥,嚴重者多使用激素類藥物抑制卵巢功能,導致子宮內膜萎縮制止月經,緩解癥狀,但是通常在停藥后月經恢復時癥狀再次出現,而且該類藥物會導致肝功能損害、男性化、骨質疏松等副作用,因此該類藥物不可長期使用。在藥物治療無效后最后的治療手段只能把子宮切除。
子宮腺肌癥真的只能靠止痛藥控制癥狀,就不能根治嗎?
當然不是!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一種新興的、先進的微創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療子宮腺肌癥,就是子宮栓塞介入治療。這種方法已經是治療子宮肌瘤的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法,而且還能有效地治療子宮腺肌癥。它不需要開刀,只需通過大腿根部插一條小管子進入患者的動脈中,小管沿著動脈到達子宮動脈后注入藥物,然后拔除導管,穿刺的傷口無需縫合,僅需要壓迫幾分鐘即可。手術時間一般只要45-60分鐘左右,手術后休息3天即可出院,出院后2天后即可正常上班,恢復正常生活。子宮動脈栓塞具有創傷小、安全、與手術相關的并發癥少、保留子宮、不影響月經、對痛經和月經量過多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恢復快的特點。雖然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腺肌癥并不復雜,但對栓塞前后的處理和栓塞材料大小、種類的選擇均要求較高,需要醫生具有較高的臨床經驗,因此常出現應用栓塞治療后療效不佳的情況。目前,采用該方法治療子宮腺肌癥的中期(三年)療效為88%,并且有栓塞后成功懷孕并誕下健康嬰兒的病例。
子宮腺肌癥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巨大,痛經、月經量過多和不孕常困繞年輕患者,子宮動脈栓塞為該疾病提供了一項嶄新的有效安全的技術,可以為患者服務。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