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指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婦女行經期間或行經前后可以有輕微腹痛、下墜等不適,這是正常現象。但若這些不適明顯變重,以致影響工作及生活而需要治療,則稱為痛經。
痛經程度往往因人而異,這除了與痛經產生的原因有關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個人對疼痛敏感的程度有關。
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腫瘤等。
原發性痛經是青春期婦女中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發生率介于30-50%。 如果痛經史較長,應該考慮是否為繼發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可由子宮內膜異位癥、先天性子宮畸形(包括雙角子宮、中隔子宮、殘角子宮、陰道橫隔等)、盆腔炎癥、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子宮粘連、宮頸管狹窄、卵巢囊腫及盆腔瘀血綜合征等引起。所以如果女性痛經比較嚴重且歷史較長,建議到醫院檢查,及早搞明白病因。
大部分年輕女性,如果能提高自身體質,痛經會得到比較好的改善,所以平時女性朋友應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制疾病的能力。
另外痛經女性在經前應注意飲食,盡量不沾涼水,并且可考慮喝一些姜水等,也可緩解疼痛的程度。
女性內分泌失調引起的痛經是當今世界醫學尚未攻克的難題之一。(英)刊報道美國有周期性月經的婦女中90%有痛經,36%一直或常有痛經。在美國痛經是缺勤或不能運動的最重要原因。
據英國一家醫學權威機構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女性中80%有不同程度的痛經。牛津大學婦科專家肯尼迪博士在英國科學成就學會會議上說:“三分之二婦女患上經痛,四分之三病發無法工作。”我國早在1978年全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對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13萬多婦女月經生理常數的調查分析,痛經者占33.19%,輕度占45.73%,中度占.81%,重度占13.55%。少女的原發性痛經占75%。國內外痛經發病率每年持上升趨勢,國外痛經發生率大大高于國內。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