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動運動:被動運動是指全靠外力幫助來完成的運動,即由治療師、患兒健肢或器械力量協助完成的動作,被動運動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肢體運動障礙,可松弛肌肉痙攣、牽伸攣縮肌腱和韌帶;保持和增強關節活動,防止肌肉萎縮,防治關節粘連和攣縮,并可增強本體感覺,誘發肢體屈伸反射,為主動運動作好準備。醫學教育網
被動運動手法和注意點:①活動的肢體應置于舒適、放松的肢位;②活動的順序從近端關節到遠端關節;③治療師的手越接近關節越好,以一手控制擬活動的關節附近,另一手扶托關節遠端;④操作動作應緩慢、柔和、有節律,逐漸增大活動范圍至最大限度;⑤施力以不引起疼痛為度,避免突然施加暴力和沖擊力,以防進一步損傷軟組織
2.助力運動:助力運動也稱主動——輔助運動。即憑借治療師、患者健肢、器械裝置(如滑輪、回旋器)、氣墊氣球、水浴等方法的輔助或消除重力的影響下,引導和幫助患兒主動完成的運動。助力常加于肌肉開始收縮和結束時,盡量使主動運動為主,助力運動為輔。
3.主動運動:即在沒有輔助情況下患兒自己完成的運動。主動運動能增強肌力、改善局部和全身機能。對小兒可設法采用趣味性的游戲活動,以引導患兒作自主運動。年齡稍大的腦癱患兒,可指導他作醫療體操。
4.抗阻運動:患兒在作主動運動過程中,除克服自身重力外,無其他負荷時,稱隨意主動運動。如需克服某些外加阻力,稱抗阻主動運動??棺柽\動是在對抗外力的情況下所進行的主動運動,如利用沙袋負重訓練等。此法可易化更多肌梭,促進和恢復肌力與耐力,增強關節的穩定性,抗阻運動注意事項:①僅適用于軟癱和手足徐動型患兒,痙攣型患兒不宜使用,否則會加重痙攣;②治療師將阻力施加在受累關節的遠端;③在活動范圍的起始或終末施加最小的阻力;在動程中1/3段施加最大的阻力。
5.放松運動:在肌肉放松的情況下所進行的運動,分為主動放松運動和被動放松運動。放松運動常適用于痙攣性癱瘓,但腦癱患兒常不易配合進行。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