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寒冬季節,往年患過凍瘡的人們又開始如臨大敵,今年的冬天特別地冷,故罹患凍瘡的患者又特別地多。
凍瘡是一個常見的皮膚病,我國古代對其早有認識,民間曾流傳醫圣張仲景為百姓醫治凍瘡的佳話。張仲景是東漢南陽人,曾任長沙太守,后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親們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藥醫治凍瘡。人們喝了他的祛寒湯藥,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陶迪生
寒冷是導致凍瘡的主要原因
凍瘡是由于寒冷引起的肢體末梢部位局限性瘀血性皮膚病,好發于手、足、鼻尖、耳邊、耳垂和面頰部等末梢和暴露的部位,表現為局部青紫腫脹,甚至潰爛流膿,自覺瘙癢或疼痛。
凍瘡常見于冬季或早春季節,寒冷天氣是造成凍瘡的主要原因。通常氣溫降到10℃以下,即可發生本病。寒冷使皮下小動脈收縮,局部皮膚缺血、缺氧,時間一久血管就會麻痹擴張,產生淤血、血漿滲出,引起局部水腫、水皰,乃至組織壞死。潮濕也是凍瘡的重要誘因。潮濕可以加速體表散熱,因此冬季濕度大的地區,凍瘡發生率往往比干燥地區高。末梢循環不良、一些慢性病等也是誘發凍瘡的重要因素。
改善末梢循環是治療凍瘡的主要方法
擴張血液,改善微循環是治療凍瘡的主要方法。未破潰者可外用復方山莨菪堿軟膏、辣椒酊,或用溫陽散寒活血的中藥泡手足;對破潰者可外用抗生素軟膏。內服藥物可選擇硝苯地平擴張血管,也可內服中藥當歸四逆湯加味以溫經通絡、活血祛瘀。物理治療可用紅外線、氦氖激光等局部照射。
做好預防,阻斷凍瘡的惡性循環
部分患者在被凍瘡糾纏后,來年會在原部位再度復發,每年定期發作,形成惡性循環。故民間有“一年生凍瘡,年年生凍瘡”的說法。
對于凍瘡患者,采取必要的、適當的預防措施完全有可能減少或避免凍瘡的復發,阻斷其惡性循環。
加強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自身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可以預防凍瘡的發生。建議易發凍瘡的人群應該動起來,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鍛煉自己的心血管系統和皮膚的防寒能力。另外,建議有凍瘡病史的患者,在未進入寒冷季節之時即應提前作冷適應,用冷水洗臉、洗手足,并逐步增加冷適應的時間。
秋冬來臨時即應注意保暖防凍,防止潮濕。低溫天氣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衣服鞋襪宜寬松干燥。經常揉搓手足,面部、耳朵等凍瘡易發部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在冬季也可用一些性味溫熱的中草藥煎水浸泡手足,以擴張血管,改善循環。外用或服用一些能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也不失為防止凍瘡發作的一種辦法。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