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患者身體多為陽虛,氣血運行不暢,凝滯脈絡,久之則肌膚失養,陰寒久伏于脈絡,導致凍瘡反復發生。所以對于凍瘡,防重于治。
凍瘡是一種冬季常見病,由于冬天寒冷的氣候對人體皮膚產生刺激,引起血管收縮、人體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損傷人體表皮等組織,形成凍瘡。凍瘡在青少年人群中較為多見,一般常發于耳、面部及四肢等,凍瘡患者常感覺凍瘡周圍皮膚發熱、瘙癢,凍瘡表面紅腫,抓撓過度會引起皮膚潰瘍。
寒冷是凍瘡的“病源”,雖然當天氣回暖,凍瘡會自動消失,但這僅僅是“假象”,凍瘡很難完全恢復。瞿軍生介紹,雖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及健康意識的加強,凍瘡患者已明顯減少,可對于老患者來說,通常是“一年生凍瘡,年年生凍瘡”,要徹底治愈凍瘡仍然是場“攻堅戰”。
從中醫學上看,凍瘡患者在夏天治療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人體的生命活動規律、生理和病理受自然規律影響和制約,冬季氣候寒冷,凍瘡患者的脈胳凝滯,隨著天氣漸熱,人體脈絡中的氣血旺盛,血脈循環暢通,凍瘡進入“蟄伏期”,較少發作。此時通過適當的內服或外用藥,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能促進凍瘡痊愈。相反,如果等凍瘡爆發時,再進行治療,往往療效不如人意,還會增加反復發病幾率。
專家介紹,凍瘡重度患者要去省級正規的專業醫院治療,輕度凍瘡患者可利用一些“小竅門”自己治療,如把食醋適量放在鍋中煮熱,趁溫擦凍瘡患處;用較厚的西瓜皮輕輕揉擦凍瘡患處;用新鮮松枝煎水,擦洗凍瘡處等,持續一周左右,一般能起到明顯效果。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