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的低溫中,如果沒有對外露的皮膚進行保護,被寒風吹襲之后就會出現炎癥。這種疾病如果需要及時治療,否則會長時間疼痛難忍。在治療期間還要注意護理。現在我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凍瘡的護理和治療方法。
眾所周知,手腳和耳廓是人體血液循環的末梢部分,亦是凍瘡的好發部位。深秋以后,氣溫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內的血流也隨即變得緩慢。當溫度低于10攝氏度時,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靜脈回流不暢,從而發生凍瘡。也有部分患者是因為血管先天性變異、血管狹窄導致血流不暢而誘發凍瘡的。因此,預防凍瘡應針對其發病機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肝素凍瘡膏:肝素凍瘡膏系肝素鈉與Vit E組成的復方制劑。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可降低局部血液黏度,配合Vit E治療凍瘡,療效較樟腦類制劑好。 88.雙嘧達莫乳霜:雙嘧達莫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此乳霜治療286例凍瘡患者,經5~7天,痊愈279例,效果很好。
硝苯地平:凍瘡患者109例,用硝苯地平10毫克治療,每天兩次,口服,多數患者用藥后72小時奏效,疼痛、癢癥狀3~5天消失,效果很好。硝苯地平治療凍瘡的機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經應用多普勒激光速計觀察皮膚血流變化,發現治療后患處皮膚血流量平均增加180%。實驗和臨床觀察認為,可能是與部分抑制α1腎上腺素受體,使皮膚血流量增加,或與抑制5-羥色胺(5-HT)等致敏物質的釋放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有關。
山莨菪堿(654-2):口服山莨菪堿5~20毫克/次,3次/天,肌注20毫克/次,3次/天,或外用0.3%~0.5%的軟膏治療凍瘡很有效,且治愈時間多在7天內。對有潰瘍形成者應與抗生素聯用,如紅霉素、新霉素。
.蛇油凍瘡膏:此藥用途范圍廣,由凍瘡引起的紅腫、疼痛、癢、干裂、潰瘍,均可使用,效果良好。治療紅腫、疼痛、干裂患者394例,經3~5天,痊愈 387例;經5~7天,痊愈7例。治療方法:使用前,將凍瘡患處用溫開水加少量食鹽浸泡15~20分鐘,擦干,取蛇油凍瘡膏均勻涂于患處,輕揉2~3分鐘,每日4次,用量視患處大小而定。
預防措施:
(1)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速氣血運行,以利瘡面修復。也可預防凍瘡新發。
(2) 寒冷季節注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襪宜寬松干燥。
(4) 年年復發者,可在夏季開始逐步養成冷水洗臉、洗足、擦身、洗澡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熱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6) 每年發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進行幾次外擦藥物自療有條件的加做紅外線理療則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內外治療。
自治療法
(1) 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姜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 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吳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 紫皮蒜適量,入冬前將蒜搗爛,擦在常患凍瘡處,每日1次,連擦5-7天,如皮膚起泡,可暫停用。本方適用于凍瘡的預防。
(4) 生姜25克、白蘿卜1個、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藥一同水煎,趁熱洗過,連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適用于凍瘡未潰時的治療。
(5) 生姜的自然汁,熬膏涂之。此法對于手、足凍瘡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時時漱吐,還可治療口瘡。
通過我們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凍瘡要怎么護理和治療了,請大家能夠多多學習這方面的醫學知識,相信對大家的健康是有幫助的。當然,登陸我們中華康網來學習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