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對孩子的危害有什么呢,家長們可能不知道這些,就不用說川崎病的病史了,家長們就更不知道了,所以這樣就對家長們對這種疾病的重視很不利,所以我們要知道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這些知識吧。
川崎病家長注意事項:
專家提醒,絕大多數(shù)患兒預后良好,呈自限性經過,適當治療可以逐漸康復。但15~30%的川崎病患者可發(fā)生冠狀動脈瘤。但如果在10日以內能治好的話,95%可不引起動脈瘤。如果冠狀動脈不發(fā)生什么變化,3個月后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即使有動脈瘤,3個月以內治好的,也可以進行普通生活,但慎重起見,要定期做超聲波檢查。
要加強消化道管理,多食用高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食物,主張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如雞蛋糕、果汁飲料、豆?jié){等。避免食用生、硬、過熱、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急性發(fā)作期以少量流食、多餐為主,必要時補充營養(yǎng)物質如脂肪乳、氨基酸,保證有足夠營養(yǎng)進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川崎病的發(fā)現(xiàn):
診斷必須排除其它已知的疾病,并且符合下述七項中至少五項診斷條件:(1) 超過五天以上的發(fā)燒;(2) 雙眼非化膿性結膜炎;(3) 嘴唇發(fā)紅干裂、草莓舌、喉嚨發(fā)紅;(4) 頸部淋巴腺腫大;(5) 皮疹,包括肛門周圍的發(fā)紅與落屑、卡介苗注射部位周圍的發(fā)紅;(6) 手掌與腳掌發(fā)紅腫脹、由手指與腳趾尖端開始的脫皮;(7) 冠狀動脈病變。川崎病的疹子變化多端,沒有固定的分布與形狀,可以是紅斑、丘疹、大片的潮紅、或像是蕁麻疹般地鼓起,但是不會有水泡。如果是像蕁麻疹的病變,常常與藥物過敏混淆,必須注意其它癥狀以免誤診。肛門周圍的發(fā)紅脫皮與接種卡介苗部位的發(fā)紅,是川崎病特有的疹子,也可以當成是皮疹的診斷條件。這兩種疹子大多很早出現(xiàn),所以對于有懷疑的個案,應該特別注意看一下這兩個部位。川崎病容易并發(fā)心臟冠狀動脈的變化,而有生命危險。
目前,川崎病的病因還未完全明確,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病毒、細菌等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引起的一種變態(tài)反應,即人體對侵入的病原體產生的一種過分反應,造成了人體組織的自身損傷。近幾年來,由于對本病的認識逐漸提高,診斷水平也大大提高。發(fā)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已經超過小兒風濕熱,嚴重地影響著小兒的身體健康,引起醫(yī)學界的極大關注。
川崎病對小兒有哪些危害?
川崎病感染后,表面上看是引起皮膚、黏膜及淋巴結病變。其實,更嚴重的是還會引起全身急性中、小動脈炎,造成血管內膜損傷及血小板繼發(fā)性增高。最嚴重的危害是在患病的中、后期,容易發(fā)生大、中動脈損傷,尤其是引起冠狀動脈瘤。它就好似在人體內形成了一旦破裂將會迅速導致患兒失血死亡,醫(yī)學搶救幾乎不可中止或挽回局面。另外,血管內膜損傷會使血小板繼發(fā)性增加,也很容易導致血管栓塞形成,嚴重時甚至造成心、腦栓塞。因此,川崎病是小兒最嚴重的后天性心臟病之一。
醫(yī)學統(tǒng)計資料表明,發(fā)熱10天內未經及時治療者,冠狀動脈瘤的發(fā)生率高達20%-25%。即使經過治療,也有大約15%的患兒發(fā)生冠狀動脈損傷,給今后的健康生活埋下禍根。所以,川崎病的危害性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綜上所述,現(xiàn)在家長們對這些知識應該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家長們能夠認真的對待孩子的健康,要知道只有家長們足夠重視孩子的健康,才會在生活中更好的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