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能導致小兒死亡的心臟疾患———川崎病,目前其發病率在我國已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冬春季節,是該病的發病高峰期。這是記者近日在在京召開的中日“川崎病”研討會上獲悉的。為此,專家提醒家長和醫生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相關癥狀及早診治。
川崎病是一種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嬰幼兒中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尤其常見于1歲左右的兒童,因1967年日本醫生川崎富首次報道而得名。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小兒患川崎病明顯增多。調查顯示,川崎病在北京地區的發病率已從1995年的19/10萬上升到目前的30/10萬左右。
專家提醒,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一種以全身中小動脈炎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患者會有急性發熱、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等癥狀。因為類似感染性疾病,極易被誤診為各類心肌炎、猩紅熱和感冒。
小兒川崎病控制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治療。因為如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若病情發展甚至會導致患兒死亡。一般來說,4個月到3歲的孩子出現了類似感冒的 癥狀,如孩子發燒數日后出現眼睛發紅、雙側眼結膜充血、口唇干紅及皸裂、皮疹等癥狀時,家長們一定要警惕,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孩子在患病期間要盡量避免刺激,少活動,多休息。孩子高熱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吃高營養、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無刺激的飲食。衣服要柔軟干燥、經常更換。勤給孩子剪指甲。給 孩子脫衣時要動作輕柔,勿擦傷皮膚。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