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膽結石發病率不斷增高,且無特殊有效的藥物,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但對機體損害較大,更有患者不愿或不能接受手術治療。2002年10月~2004年2月間,用梅花磁針灸綜合療法治療膽結石56例,收到滿意療效,能提高治愈率,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6例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25例,女31例;最小年齡21歲,最大年齡76歲;病程最短者2個月,最長者40年;結石最大的3.1cm×2.3cm,最小的0.6cm×0.2cm。
1.2 治療方法 取穴:膽1穴(后正中線平第4胸椎右側旁開6橫指壓痛處)、膽2穴(第5胸椎棘突下,有旁開1.5寸)、膽3穴(即肝俞)、膽4穴(中脘右旁開2橫指)、膽5穴(即膽囊穴)、臀前(髂前上棘至髂后上棘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界處下3橫指壓痛點)、臀中(髂前上棘至髂后上棘連線的中點下2橫指壓痛處)、臀后(髂前上棘至髂后上棘連線的后1/3與2/3交界處下3橫指壓痛點)、陽陵泉、涌泉。先用拇指彈撥膽1、2、3、5穴及臀前、臀中、臀后處的結節或條索狀物5min左右,再以梅花磁針點按,力量以患者耐受為度;治療完畢后取北京伯鴻醫藥科技發展中心提供的4#、7#、10#增效墊,將藥塊粉碎后用水或醋打濕揉勻,涌泉貼敷10#增效墊,膽穴貼敷7號增效墊,根據結石大小膽3穴可加3顆磁針,膽4穴加3~5顆梅花磁針,臀前、臀中、臀后用4#增效墊,均用脫敏膠布固定。每3d點壓彈撥1次,增效墊每7d換1次,1個月為1個療程,療程間可休息1~2d。
1.3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B超檢查結石消失;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B超示結石縮小≥60%;有效:臨床癥狀減輕,B超示結石縮小≥20%;無效:用藥后癥狀無好轉,B超示結石縮小<20%。
2 結果
本組56例患者,經1個療程治療痊愈15例,顯效20例,有效15例;治療2個療程共痊愈24例,顯效21例,有效8例;治療3個療程后,痊愈39例,顯效12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2%。本組患者除偶有貼藥部位瘙癢外,未出現其它不良反應。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64歲。于1988年12月出現右上腹痛、右背部不適,于醫院檢查B超顯示膽囊結石2.3cm×1.6cm,經多方治療效果均不明顯,于1999年11月復查B超示結石增大至3.1cm×1.7cm,且右腎也出現3塊結石,并感右上腹痛加重,且時有惡心,伴尿頻、尿痛等癥狀。于2002年10月11日用梅花磁針方法治療。治以疏肝利膽,清利濕熱為主。選膽五穴、臀前、臀中、臀后、腎俞、神闕、陽陵泉、涌泉,先以手法配合磁針按上述方法彈撥點按穴位各1~3min,選4#、7#、10#增效墊,用醋打濕揉勻備用,4#貼敷臀前、臀中、臀后,7#貼敷膽五穴,膽3穴用3顆磁針,膽4穴用5顆磁針,10#貼敷雙腎俞、神闕、涌泉。1個療程后患者背部不適、腹痛、尿痛等癥狀全部消失,11月21日B超復查,膽結石縮小至1.8cm×1.8cm,治療2個療程后復查B超示:膽結石縮小至0.2cm×1.2cm,雙腎結石消失,續治1個療程復查B超,膽結石已完全消失。
4 討論
膽結石主要是由于情致不和、飲食不節或不潔,致使肝氣郁結或肝膽濕熱,肝膽疏泄失常所致,故治療重在疏肝利膽,清利濕熱,以調整膽汁的成分和膽囊對膽汁的疏泄,防止并能溶解膽汁瘀積所致的結石。所選膽穴為肝、膽的全息反映點或特效穴,對調整肝膽功能,治療肝膽疾病有較好效果;膽3穴、膽4穴前后對應,重用磁針,既可消炎鎮痛又利用正、負極磁場作用加強排石;彈撥點按臀前、臀中、臀后能反射性的抑制腰部神經興奮性,緩解腰部肌肉緊張,改善腹腔器官的血液循環,進肝膽功能恢復正常;7#增效墊疏肝利膽,清利濕熱,4#增效墊有活血化瘀之功,通過透皮吸收改善肝膽功能,促進結石溶解排出。臨床觀察發現梅花磁針灸綜合療法具以下優點:(1)該方法療效確切;(2)無損傷,無痛苦,患者容易接受;(3)安全無副作用,是治療膽結石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膽結石的治愈率。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