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的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排石療法,最初采用針刺和利膽通等中藥促進排石,后來發展到中西醫藥結合的總攻排石,使排石率有了提高,但與膽管結石的排石率相比,排凈率依然很低,膽囊結石排石治療適應證應是:(1)膽囊病變損害輕,收縮功能良好。(2)膽囊管以及膽總管下端無明顯器質性狹窄。(3)肝功無明顯異常。(4)結石直徑應在1cm以下。
目前來看單純口服中藥制劑溶石效果并不滿意,結石消溶率低,復發率高。另外適應證的掌握也影響到了療效。況且藥物溶石對膽固醇結石有效,而對膽色素結石無效,國人又以純膽固醇的膽囊結石比例低,因此目前看來,溶石治療還需要新藥開發。而20世紀80年代的體外碎石技術應用使膽囊結石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有了重大突破,在碎石基礎上配合中西藥物的溶排措施,明顯提高了膽囊結石的治愈率,拓寬了膽囊結石的非手術治療適應證。
1 中藥治療
對體外碎石術后還無排凈的膽囊結石,用加味五金湯診查辨證療效顯著,可以提高治愈率。
藥物組成: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金鈴子、郁金、玉米須。功能:清熱利濕,化結排石。主治:肝膽、尿路結石以及肝膽、膽囊泌尿系炎癥等。
2 結果
本方醫治膽囊結石17例,見效13例,緩解疼痛2例,無效2例,有效率接近80%。
3 典型病例
例1,男,58歲,5年前患膽囊結石右脅部疼痛,小便黃,服藥前膽囊B超顯示:多塊結石,小若細沙,大如蠶豆。服藥5劑見效,脅痛減輕,便黃消失。繼服15劑后再做B超顯示膽囊未見結石。
例2,女,76歲,脅部絞痛3年余,服止痛藥緩解,半年前檢查膽囊結石2.2cm,隨即行體外碎石術,術后脅痛依然存在,不思飲食,尿黃,舌淡脈弱。上方加味服用10劑后上述癥狀消失,又服10劑B超顯示無結石。
4 討論
本方功以排熱利濕、消炎排石為主,對肝膽結石癥配以舒肝理氣的枳殼、樸根,大便不通加元明粉(后下),絞痛者加元胡索、生甘草,以和緩止痛。方中金錢草苦、酸、涼,入肝、膽、腎、膀胱經,清熱解毒、利尿排石。治肝炎、膽囊炎、膽結石。海金沙甘、淡、寒,入小腸、膀胱經,清熱、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結石、小便淋瀝澀痛、尿血等。雞內金入脾、胃、小腸、膀胱經。健脾胃,消食滯,止遺尿,化結石。治食積、疳積、遺尿、膽結石、尿路結石等。郁金辛、苦、寒入心、肝、肺經,行氣活血、舒肝利膽,治黃疸、膽囊炎、膽結石及尿血等。金鈴子苦、寒、有小毒,入肝、胃、小腸經,清利濕熱、理氣止痛,治肝炎、膽囊炎、腎炎之疼痛、脅痛、疝痛、月經痛等。玉米須、甘草利膽、利水、降壓,治膽囊炎、膽囊結石、尿路結石、腎炎、水腫、糖尿病、高血壓等。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