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翻翻就診日記,看看形形色色的“世界”,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滿足,更有一些憂愁。天吶,“你”什么時候已被包皮龜頭炎纏上了。那些難言之隱,那些羞愧之情,重重壓力大山般堆積在“你”的腦海,幅幅畫面雷鳴般擊打于“你”的心頭,陣陣劇痛猛獸般吞噬著“你”的私處。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章宗武
與“你”結下痛苦的孽緣
泌尿外科門診就診時,見到很多患者發現自己龜頭上出現紅斑或小丘疹,或發現包皮內板、龜頭及冠狀溝部出現紅腫、充血,伴分泌物,局部可有小紅丘疹,甚至有膿皰,破潰后形成小糜爛面,感覺不適,懷疑自己所患的是性病。經專科醫生檢查后,才知道自己被“包皮龜頭炎”纏上。
其實,包皮龜頭炎是包皮炎和龜頭炎的合稱,因為這倆通常同時出現,因此,稱為陰莖包皮龜頭炎。是發病率最高的龜頭包皮疾病。絕大多數是中青年患者,且易反反復復難以治愈。這種疾病可以是感染性的,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的。臨床上以感染性的包皮龜頭炎較多見,常由于不潔性交,感染白色念珠菌、滴蟲、衣原體、支原體、淋病雙球菌或其他細菌引起。非感染性包皮龜頭炎,如是患兒,幾乎都有包莖或包皮過長,清潔不充分,在過長的包皮內板和龜頭之間,脫落上皮細胞、腺體分泌以及包皮垢桿菌共同形成溫熱、潮濕的厭氧環境,就像細菌培養基,一旦細菌進入即可生長、繁殖,并刺激局部的包皮和黏膜發生炎癥。
給“你”找個看穿的理由
臨床上經常能認識(常見)的包皮龜頭炎主要有以下四種,就如同四個既丑又害人的姐妹花,叫人討厭,但“她們”卻出其不意的纏上“你”。
急性淺表性包皮龜頭炎:初起時,局部潮紅,陰莖的皮膚發紅、腫脹,自覺龜頭有灼熱和瘙癢感。翻開包皮,可見包皮內面及龜頭充血糜爛、有滲液,甚至出血。繼發感染后,可見小潰瘍,有惡臭的乳白色膿性分泌物。如與內褲摩擦即感疼痛,導致患者常常活動不便。可伴有腹股溝淋巴結的腫大和壓痛。均伴有包皮過長患者,衛生習慣差,多見于性活躍的青壯年,有不潔性行為。
環狀潰爛性包皮龜頭炎:在龜頭和包皮上可見紅斑,炎性損害逐漸擴大呈環狀或有乳酪狀包皮垢,日久可形成淺表性潰瘍面,失去環狀特征。
白色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包皮和龜頭可見紅斑,表面光滑,并有小皰疹,紅斑的邊緣較清楚(標準:包皮和龜頭有散在丘疹,冠狀溝處有白色奶酪樣斑片;實驗室檢查有大量假菌絲或芽生孢子),急性發作時有糜爛、滲液。可由性接觸通過配偶念珠菌陰道炎傳染,也可繼發于糖尿病、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治療之后。
滴蟲性包皮龜頭炎:龜頭部可見丘疹和紅斑,逐漸擴大,邊緣清楚,紅斑上可見針頭大小的小水皰,最后形成糜爛面。患者常感瘙癢。多因配偶患有陰道滴蟲病而被傳染,分泌物中可找到滴蟲。常并發繼發性包莖、尿道外口和前尿道狹窄。
讓“你”品嘗誤診的苦果
幾年前,一位70多歲患者經熟人介紹來找我看病,以往有“腦梗塞后遺癥”語言表達不清,家人為照顧他先后雇傭的保姆都被他“騷擾”接連離開,3年總共有100多位保姆先后不干了。我詢問他的情況,他比劃著,我明白他的意思:陰莖疼痛、瘙癢難忍,就想著手淫。我檢查他的下身,發現包皮口狹小,包皮明顯增厚,包皮不能上翻,膿性分泌物較多。我讓他即刻查個尿常規,尿糖3+,考慮為糖尿病性包皮龜頭炎。
難題是“破解”了,為什么3年的時間,卻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呢?
糖尿病患者易發生包皮龜頭炎,醫生通常稱為糖尿病性包皮龜頭炎,這種另類,只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才會想到。糖尿病性包皮龜頭炎均存在包皮過長或包莖,由于包皮腔內常殘留含有高糖的尿液,為細菌入侵、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加之高血糖造成機體的免疫損傷,從而減弱了機體對感染的防御反應。
糖尿病性包皮龜頭炎發作時,也僅僅表現為包皮口及包皮內板紅腫,包皮垢增多,偶有包皮和龜頭瘙癢。但患者耐受性較好,一般無全身癥狀,加上既往未發現有糖尿病史。別說患者自己不知道,就是年輕的專科醫生,往往也沒有注意到,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的現象。但也不是無跡可尋。糖尿病性包皮龜頭炎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
就診時,均為包皮過長或包莖患者,年齡稍長,多數患者均明確自己無糖尿病史,亦無典型糖尿病癥狀,相當一部分患者包皮龜頭炎竟然是其糖尿病的首發癥狀,甚至有少數患者數月前體檢時血糖化驗仍為正常,所以患者和醫生容易忽視。
檢查時,如繼發包莖者,表現包皮口明顯炎性增厚,多呈灰白色,質脆,常見縱行裂開,勉強外翻時容易撕裂出血;包皮內板及龜頭發紅,可有淺潰瘍,包皮腔有較多炎性滲出。未繼發包莖者,包皮口及包皮內板均炎性增厚,顏色灰白,包皮垢較多,龜頭粘膜略發紅或有散在小丘疹。
治療時,包皮龜頭炎病程較長,單純的抗感染治療和局部用藥效果始終不明顯,出現經久不愈或者治療后癥狀有所緩解但又發復發作,所以這時候有經驗的醫生才容易想到。最簡便的方法是查個尿常規,了解尿糖是不是高,然后再做有關檢查或請內分泌科會診確立糖尿病診斷。
由此可見,包皮龜頭炎經積極抗感染治療及局部用藥等治療,多數能很快治愈。但是,對于那些反復感染或經久不愈,且無明確冶游史的包皮龜頭炎患者,尤其年齡較大的包莖或包皮過長患者,需警惕糖尿病性包皮龜頭炎的存在。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