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 AD,曾經稱為異位性皮炎)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癥性皮膚病,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它與哮喘和過敏性鼻炎一樣,同屬于變態反應性疾病(俗稱過敏性疾病)范疇。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超過230萬青少年受到特應性皮炎的困擾,部分患者病情可以遷延到成年。許多患者常常會被診斷為“濕疹”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療。
特應性皮炎確切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是在一定遺傳背景和(或)環境因素作用下,造成機體皮膚屏障功能障礙或直接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失調,導致變異性或非變異性炎癥反應。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為變應原局部致敏或微生物定植創造條件,是誘發或加重皮膚炎癥的重要基礎。
特應性皮炎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最基本的特征是慢勝、復發勝、瘙癢性皮疹,并有一定的年齡階段性特點。目前將特應性皮炎分為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三個階段。嬰兒期(l 個月至2 歲):表現為嬰兒濕疹,皮損主要為滲出型和干燥型兩種,多分布于兩面頰、額部和頭皮。兒童期(2 一12 歲):多由嬰兒期演變而來,也可以不經過嬰兒期,其皮損表現為濕疹型和癢疹型,多發生于肘窩、N窩和小腿伸側。青少年成人期(> 12 歲):皮損與兒童期類似,多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損害,主要發生在肘窩、胭窩、頸前等,也可發生在面部和手背。
目前一般采用的診斷標準為:必須具有皮膚瘙癢(包括患兒搔抓),加以下5 條中的3 條或3 條以上:① 屈側皮炎濕疹史,包括肘窩、N窩、踝前、頸部(10 歲以下兒童包括頰部);② 個人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史(或在4 歲以下兒童的一級親屬中有特應性疾病史);③ 近年來全身皮膚干燥史;④ 屈側可見濕疹(或4 歲以下兒童在面頰部/前額和四肢伸側可見濕疹);⑤ 2 歲前發病(適用于4 歲以上患者)。
由于特應性皮炎的病程長,易反復,因此,其治療原則以恢復皮膚的正常屏障功能、尋找并去除誘發和(或)加重因素、減輕或緩解癥狀為主要目的,糾正皮膚干燥,其中保護皮膚屏障功能和止癢是治療特應性皮炎的關鍵措施。在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時,對患者和(或)家屬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使其對疾病、治療方法及過程有清晰的認識,并注意生活中的各種注意事項,如盡量避免或減少接觸誘發因素;了解潤膚劑等輔助治療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盡量避免或減少尋求所謂“特效”療法;了解相關藥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了解各種治療的利益和風險,與醫生配合,以獲得盡可能好的療效。
日常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首先日常衣著最好是純棉的,比較寬松,其次洗澡一定后要用潤膚劑,水不要太燙,不要用過強的堿性肥皂。另外,一些可能引起過敏的場所要少去,家里不要養寵物,貓、狗掉下來的皮毛吸進去也可能是過敏源,還有飲食方面需要注意,比如辛辣的食物可能會使刺激病情加重。
在AD 治療過程中,應由醫生應對患者的病史、病程、嚴重程度和受累范圍等進行評估,根據不同的病情給予相應的“綜合治療”(主要指不同藥物的選擇與搭配,使用的時機與方式,病情反復時藥物的調整)。目前認為,每天兩次以上的有效、安全潤膚劑使用對病情的長期緩解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本病為慢性疾病,需長期治療,因此醫患配合對于獲得良好療效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