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帶給患兒很多的痛苦,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受到川崎病的折磨之后,會感覺到非常的擔心,川崎病發生后還會引發很多的并發癥出現,這是朋友們應當深入的進行了解的,來看看川崎病誘發的并發癥有哪些呢?
1、神經系統改變:急性期包括無菌性腦脊髓膜炎、面神經麻痹、聽力喪失、急性腦病和高熱驚厥等,是由于血管炎引起,臨床多見,恢復較快,預后良好。其中無菌性腦脊髓膜炎最常見,發生率約25%。多發生于病初2周內。部分患兒顱壓增高,表現前囪隆起。
少數患兒頸項強直,可有嗜睡、雙眼凝視、昏迷等意識障礙。腦脊液淋巴細胞輕度增多,糖、氯化物正常,蛋白會計師絕大多數正常。臨床癥狀多在數日內消失,面神經麻痹多見于嚴重患者,常為外周性麻痹,可能是由于血管炎性反應波及面神經,或鄰近部位血管病變,如動脈瘤形成、動脈擴張等,一過性壓迫面神經所致。恢復期由于大腦中動脈狹窄或閉塞引起的肢體癱瘓,則容易遺留后遺癥,較為少見。
2、肺血管炎在X線胸片顯示肺紋一增多或有片狀陰影,偶有發生肺梗塞。急性期可有尿道炎,尿沉渣可見白細胞增多及輕度蛋白尿。虹膜睫狀體炎較少見。約2%患者發生體動脈瘤,以腋、髂動脈多見。偶見指趾壞疽。
3、關節炎或關節痛:發生于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大小關節均可受累,約見于20%病例,隨病情好轉而痊愈。
4、冠狀動脈病變:根據日本1009例川崎病觀察結果,提示一過性冠狀動脈擴張占46%,冠狀動脈瘤占21%。應用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發現冠狀動脈擴張在發病第3天即可出現,多數于3~6月內消退。發病第6天即可測得冠狀動脈瘤,第2~3周檢出率最高,第4周之后很少出現新的病變。
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為15~30%,臨床心肌炎的存在并不預示冠狀動脈受累。與冠狀動脈瘤有明確相關的一些危險因素包括發病年齡在1歲以內、男孩、持續發熱超過14天、貧血、白細胞總數在30×109/L以上、血沉超過100mm/h、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血漿白蛋白減低和發生體動脈瘤者。大多數冠狀動脈瘤呈自限性經過,多數于1~2年內自行消退。
5、膽囊積液:多出現于亞急性期,可發生嚴重腹痛,腹脹及黃疸。在右上腹可摸到腫塊,腹部超聲檢查可以證實。大多自然痊愈,偶可并發麻痹性腸梗阻或腸道出血。
通過以上這些內容的認識,我們應當知道了川崎病這種疾病誘發的并發癥有哪些了,川崎病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大家需要深入的去認識這種疾病,而且預防也是不能少的,通過進行川崎病的預防工作,可以減少川崎病的發病率。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