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相信大家都比較陌生,這種疾病在臨床表現上比較少見。它的病因尚不明確,一般患有川崎病的患者會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也會同其他病進行混淆,導致耽誤了治療。這種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發很多并發癥的發生。那么,川崎病引起哪些并發癥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冠狀動脈病變:根據日本1009例川崎病觀察結果,提示一過性冠狀動脈擴張占46%,冠狀動脈瘤占21%。應用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發現冠狀動脈擴張在發病第3天即可出現,多數于3~6月內消退。發病第6天即可測得冠狀動脈瘤,第2~3周檢出率最高,第4周之后很少出現新的病變。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為15~30%,臨床心肌炎的存在并不預示冠狀動脈受累。與冠狀動脈瘤有明確相關的一些危險因素包括發病年齡在1歲以內、男孩、持續發熱超過14天、貧血、白細胞總數在30×109/L以上、血沉超過100mm/h、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血漿白蛋白減低和發生體動脈瘤者。大多數冠狀動脈瘤呈自限性經過,多數于1~2年內自行消退。
本病的冠狀動脈病變以累及其主干近端,左前降支最多見,其次為左回旋支少見。罕見孤立的遠端動脈瘤。一般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的程度分為四度:①正常(0度):冠狀動脈無擴張。②輕度(Ⅰ度):瘤樣擴張明顯而局限,內徑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