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孕婦感冒時會對胎兒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治療時必須要慎重。一般都不會采取藥物治療。那么,真的必須這樣嗎?還有什么要注意的嗎?就這個問題,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孕婦感冒時的基本常識。
1.準媽媽更容易感冒嗎?
懷孕后,在各種激素的作用下,準媽媽的身體器官組織都發生了形態和功能的變化。此時,準媽媽不僅容易出汗,上呼吸道的黏膜組織也增厚,會出現輕度充血。
此外,由于胎兒有一半的抗原來自父親,所以準媽媽會對這個“外來”的小家伙產生“排異”現象。奇妙的是,為了讓胎兒能夠在子宮里平安“駐扎”,準媽媽體內會產生一系列免疫容忍現象。但同時,準媽媽的免疫功能會下降。以上因素決定了準媽媽比普通人更容易感冒,要更加小心,遠離感冒病源。
所以,一旦計劃妊娠或知道已經妊娠,就要盡量避免感冒,以免對腹中的寶寶造成傷害。
2.感冒會帶來哪些影響?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里大約待280天,就會來到這個世界。受精后9周內,稱為胚胎期,妊娠9周后則稱為胎兒期。胚胎期內,如果準媽媽感冒,細胞受損后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由其他細胞分化,替代受損細胞功能,另一種則可能導致嚴重后果,比如先天性心臟病、中樞神經發育障礙、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炎、聽力障礙、以及造成胎兒畸形。
而在胎兒期,準媽媽感冒的話,通常不會造成胎兒器官的嚴重畸形,而是導致一些組織器官的功能障礙。
3.扛著不吃藥,對嗎?
濫用藥物對胎兒會有不利影響,特別是在妊娠后的3—9周。這時胚胎正處在敏感期,任何不良因素都可能導致胎兒畸形。但藥物可能損傷胎兒,感冒同樣會對胎兒造成損害。病毒體積很小,特別是妊娠3個月以內,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胎兒可能因此發生種種發育異常。
如果是細菌性感染,雖然大多數細菌不能通過胎盤,但可能造成絨毛膜羊膜炎,其分泌的毒素可能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誘發流產。因此,感冒后一概不服藥的做法,也是不對的。準媽媽應及時到醫院,請醫生按照安全劑量、療程來開具符合妊娠期用藥原則的藥物。
4.出現哪些癥狀必須吃藥?
第一,當準媽媽發熱,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時,除了采用物理降溫外,還要考慮服用退熱藥物,因為過高的體溫會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發育。如果是細菌性感染,還要考慮服用安全的抗生素。
第二,當準媽媽感到呼吸道感染,咳嗽嚴重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鎮咳藥物。因為劇烈的咳嗽,使腹部受到振動,也可能造成流產。
以上內容就是為大家簡單介紹的孕婦感冒時的基本常識,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和認識了吧。孕婦的健康關系著胎兒的發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準媽媽們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健康,避免疾病的侵害。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