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疾病會帶來極多的危害,也會給患者朋友帶來相當多的困擾,生活當中大家要將鼻咽癌加以關注,尤其是可以引發鼻咽癌出現的原因需要關注起來才可以,那么是什么樣的因素引發了鼻咽癌的出現呢,在這里為朋友們介紹一下吧。
鼻咽癌的病因:
1.遺傳因素,家族聚集現象許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發生傾向。種族易感性鼻咽癌主要見于黃種人,少見于白種人;發病率高的民族,移居他處(或僑居國外),其后裔仍有較高的發病率。地域集中性鼻咽癌主要發生于我國南方五省,即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和江西,占當地頭頸部惡性腫瘤的首位。東南亞國家也是高發區。易感基因近年來,分子遺傳學研究發現,鼻咽癌腫瘤細胞發生染色體變化的主要是1、3、11、12和17號染色體,在鼻咽癌腫瘤細胞中發現多染色體雜合性缺失區(1p、9p、9q、11q、13q、14q和16q)可能提示鼻咽癌發生發展過程中存在多個腫瘤抑癌基因的變異。
2.環境因素,有報告顯示移居國外的中國人,其鼻咽癌死亡率隨遺傳代數逐漸下降。反之,生于東南亞的白種人,其患鼻咽癌的危險性卻有所提高。提示環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廣東省鼻咽癌高發區內的嬰兒,在斷奶后首先接觸的食物中便有咸魚。另外,魚干、廣東臘味也與鼻咽癌發病率有關。這些食品在腌制過程中均有亞硝胺前體物亞硝酸鹽。人的胃液pH值在1~3時,亞硝酸或硝酸鹽(需經細胞還原成亞硝酸鹽)可與細胞中的仲胺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這些物質有較強的致癌作用。某些微量元素,如鎳等在環境中含量超標,也有可能誘發鼻咽癌。
3.病毒感染,1964年首次從非洲兒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的活檢組織中建立了一株可以傳代的淋巴母細胞株。電鏡下可見皰疹型病毒顆粒。由于它具有與皰疹病毒家族其他成員不同的特性,故命名為Epstein-Barr病毒,即EB病毒。從鼻咽癌組織中可分離出帶病毒的類淋巴母細胞株,少數在電鏡下可見病毒顆粒。免疫學和生物化學研究證實EB病毒與鼻咽癌關系密切。EB病毒抗體滴度的動態變化和監測,可以作為臨床診斷、估計預后和隨訪監控的指標。除EB病毒外,其他病毒如冠狀病毒等,也被認為參與了鼻咽癌的發生發展過程。
治療鼻咽癌的辦法:
1.放射治療。放療是公認的鼻咽癌首選的治療方法。1979年全國鼻咽癌會議提出I期鼻咽癌以放射治療為主。鼻咽癌的放射治療可分為根治性放射治療和姑息性放射治療。鼻咽癌應用放射治療使腫瘤細胞得到殺滅,但正常組織或器官也不可避免受到照射而產生放射反應。放射反應與劑量大小、照射范圍、照射療程數、正常組織或器官耐受程度有密切關系。
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對患者的健康有一定影響,應該選擇合適的對象。適用對象:病理類型為高分化鱗癌或腺癌以及其他對放射不敏感的癌瘤,病灶局限在頂后壁或前壁,全身無手術禁忌癥者可考慮對原發病灶的切除。對Ⅱ、Ⅲ、Ⅳ期的患者均不宜手術治療。對放射治療后鼻咽或頸部有殘留或復發病灶,如局限在鼻咽頂后壁或前壁,無顱底骨破壞,一般情況好,近期作過放療不宜再放療者,可考慮切除病灶。頸部有殘留或復發時,如范圍局限、活動者可考慮作頸部淋巴結清除手術。鼻咽癌放療后頸淋巴結有殘留時手術宜早,在放療后3-6個月內及時處理,預后較好。
關于誘發鼻咽癌出現的因素就為朋友們介紹這么多了,由此可見引發該病出現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對于健康的侵害也是相當嚴重的,大家應當重視自己的健康,需要分析此病的發病因素,生活中還應當進行鼻咽癌的預防才行。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