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一直是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方法。原因是多數鼻咽癌為低分化癌,對放射線的敏感性高,并且原發灶和頸部淋巴引流區域容易包括在照射野內。那么放射治療的費用大概多少呢?
1.鼻咽癌放射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1)根治性放療的適應證:①全身狀況中等以上者;②顱底無明顯骨質破壞者;③CT或MRI片示鼻咽旁無或僅有輕、中度浸潤者;④頸淋巴結最大直徑小于8cm,活動,尚未達鎖骨上窩者;⑤無遠處器官轉移者。
(2)姑息性放療的適應證:①KS分級60分以上;②頭痛劇烈,鼻咽有中量以上出血者;③有單個性遠處轉移者或頸淋巴結轉移大于10cm。經姑息放射后如一般情況有改善,癥狀消失,遠處轉移灶能控制者,可改為根治性放射治療。(3)放射治療禁忌證:①KS分級60分以下;②廣泛遠處轉移者;③合并急性感染病者;④放射性腦脊髓損傷者。(4)放射治療后復發再放療原則,具有下述情況者不宜再放射治療。①同一靶區(包括鼻咽及頸部靶區)放療后復發時間未滿一年;②放射治療后出現放射性腦病或放射性脊髓病;③鼻咽部靶區總療程不宜超過三個療程,頸部靶區不宜超過兩個療程。
2.放射線的選擇和照射范圍
(1)照射野的設計:設計照射野的原則是“小而不漏”。對腫瘤累及的部位要全部包括在照射野內,但對照射野內的正常組織,尤其是對放療敏感的組織,要予以保護。鼻咽部原發病灶主要用雙側耳前野,若鼻腔及鼻咽旁隙受累可加照鼻前野,眼眶受累時可加照眶上野或眶下野,要注意用鉛片保護眼部,勿使發生放射性白內障。頸部的照射范圍視淋巴結的病變而定。對未屑熬輩苛馨徒嵴叱W雋講嗌暇鼻的預防性照射,如有頸部淋巴結轉移,除照射轉移灶外,對轉移灶下方引流區常做預防性照射。
3.放射劑量和時間
(1)連續放射治療:每周5次,每次200cGY,總量TD6000~7000cGY/6~7周。
(2)分段放射治療:一般把放射治療分成兩段,每周5次,每次200cGY,每段約3.5周。兩段之間休息四周,總劑量TD6500~7000cGY。
4.后裝腔內放射治療
(1)適應證:
①鼻咽局限性小病灶(腫瘤厚度少于0.5cm),位于頂壁、前壁或側壁者;
②外照射后或鼻咽癌手術切除后的殘存病灶符合①項者。
(2)治療方法:常以外照射加腔內照射相配合,外照射量4500~6000cGY,外照射1~2周后再加腔內放射1~2次,每次間隔7~10天,每次劑量均以粘膜下0.25cm為劑量點,給予1000~2000cGY/次。
5.放射反應和后退癥及其處理
(1)放療并發癥
①全身反應:包括乏力、頭暈、胃納減退、惡心、嘔吐、口中無味或變味、失眠或嗜睡等。個別患者可以發生血象改變,尤其是白細胞減少現象。雖然程度不同,但經對癥治療,一般都能克服,完成放射治療。必要時可服用維生素B1、B6、C,胃復安等。如白細胞數下降低于3×109兒時應暫停放療。
②局部反應:包括皮膚、粘膜、唾液腺的反應。皮膚反應表現為干性皮炎甚或濕性皮炎,可局部使用0.1%冰片滑石粉或羊毛脂做基質的消炎軟膏。粘膜反應表現為鼻咽和口咽粘膜充血、水腫、滲出及分泌物積存等,可局部使用含漱劑及潤滑消炎劑。少數病人腮腺照射2Gy后即可發生腮腺腫脹,2~3d逐漸消腫。當照射40Gy時,唾液分泌明顯減少,同時口腔粘膜分泌增加,粘膜充血、紅腫。患者口干,進干食困難。因此腮腺應避免過量照射。
(2)放療后退癥:主要有顳頜關節功能障礙及軟組織萎縮纖維化、放射性齲齒及放射性頜刺骨骨髓炎和放射性腦脊髓病。目前尚無逆轉的妥善辦法,對癥處理和支持方法有一定幫助。要嚴格避免重要組織器官的超量照射。
鼻咽癌放射治療時間較長,可因病情具體分析,治療費用也會有所不同,患癌癥花費還是比較大的,建議廣大患者做好醫治的準備,一定要正視疾病,積極治療。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