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一發燒,很多家長就習慣給他吃退燒藥。以為燒退了,病就好了。結果幾個小時后,又發燒了,甚至燒得更高。有的家長會給孩子吃幾次這樣的退燒藥。最后,很可能是病沒治好,反而更嚴重了,延誤病情了。為什么呢?孩子發燒吃退燒藥有錯嗎?下面簡單說一下。
醫生治病是需要尋找致病原因的,找出病因,才能下對藥。比如,著涼感冒發燒,感冒初期,燒還不高的時候,也許單純吃感冒藥就能退燒。但是,如果感冒還兼有扁桃體發炎,咽炎等,吃感冒藥的同時就要加抗生素控制炎癥了。
美林、安乃近等退燒藥,它只能單純的降低體溫,它并沒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不能針對疾病的病因起治療作用。它只有一個好處,就是為發高燒的病人爭取治療時間。比如,一個病人發高燒,但短時間內缺醫缺藥,又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如果這時候不退燒就容易燒壞腦子。這時候,可以用物理降溫或退燒藥,讓體溫先降下來一些,減輕對臟器的損害程度,讓人有時間去找合適的藥來治療。
所以,退燒藥單獨使用是不能治病的。需要聯合用藥才能治好病。而且,發燒38度以下一般不用退燒藥,用了效果也不好,這時候積極用治本的藥就可以了。發燒38.5度以上,需要治本的藥再配合退燒藥,才能標本兼治。
需要注意的是,用了退燒藥,燒暫時退了,不要以為病就好了。積極治療的同時,需要觀察過幾個小時體溫是否還會升高,如果體溫不再升高,或比之前已經降低了,那就證明藥有效果了。如果體溫還會升高跟之前一樣甚至更高,那就說明藥力不夠或藥不對證了。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