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小兒經常發生的一些疾病情況,家長也需要及時的對這些情況進行準確、及時的處理,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寶寶的健康成長,下面是兒童發燒用藥的一些指南。
一、 臨床有哪些退熱藥物
1、 對乙酰氨基酚,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嬰兒和兒童高熱時的首選退熱藥。它的解熱作用緩和而持久,以療效好、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為特點。
2、 布洛芬,退熱速度快,效果顯著,且退熱持續時間可維持6~8小時,副作用小,可以減少服藥的次數。副作用相對較小。
3、 阿司匹林,退熱作用較強,但副作用相對較大。一般小劑量短時使用,還是比較安全的。臨床常用賴氨匹林注射給藥,見效快。但是小兒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綜合征(一種嚴重疾病)的現象屢有報道,需要密切注意。
4、 尼美舒利,一種新型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退熱效果相對布洛芬好,但副作用相對也較大,特別是對肝臟的副作用屢有報道。
5、 消炎痛,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具有較強而持久的退熱效果,由于本品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對肝功、腎臟和血液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情況下都不采用。
6、 安乃近,是一個古老的退熱藥物,退熱效果迅速,由于可引起粒細胞減少、腎損傷等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只有在急性高熱且病情急重,又無其他有效解熱藥可用的情況下,才用于緊急退熱。一般只用一次,以保證安全。口服給藥已不被采用,可使用20%溶液進行滴鼻退熱。
7、 中藥退熱藥,很多中藥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熱作用,但由于中藥退熱作用緩慢,而且所含藥物成分不是十分清楚,不推薦家長選用中藥作為退熱藥物使用。
8、 注意:一般情況退燒藥的退燒效果和副作用成正比!效果越好,副作用越大。
二、 如何使用退熱藥物
1、 如果體溫低于38.5℃,精力旺盛,精神好,不需要使用退熱藥物。
2、 如果體溫超過38.5℃,熱面容、煩躁、精神不好,就需要馬上給與退熱藥物。
3、 當體溫超過39℃時,容易誘發高熱引起的驚厥,必須馬上使用退熱藥物。
4、 服用退熱藥,可以選用選擇兩種不同成分的藥物,比如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給孩子退熱時,可以選擇兩種藥物交替使用。這樣不但減少每種藥物24小時內使用的次數,還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在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后4小時可選擇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時可選擇對乙酰氨基酚。當孩子服用一種藥物如果在5分鐘內出現嘔吐,應該選擇另外一種藥物。
5、 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藥物,可選擇直腸內使用的栓劑。
6、 即使藥物選擇正確,劑量也適當,但要想達到理想效果,還要讓孩子攝入足夠的液體,這樣才能保證機體通過散熱達到退熱的效果。
7、 對于高燒持續不退的,可以選擇溫水浴,這是目前普遍認為最好的辦法。對于大便干結的,還可以通便清火,甚至給與溫鹽水灌腸降溫。
小孩發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病程一般在3到5天,視小孩的身體狀況而定。身體素質好的3天左右就會好轉,身體素質不太好的需要一周時間才能恢復。
這期間會反復發燒,這是由于病毒在體內造成的,屬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于著急,要保持鎮定。家長太過緊張會給幼兒造成壓力,不利于病情的恢復。多給他喝水,最好采取中藥治療,用中藥進行清熱解毒,如小兒的雙黃連等清熱解毒制劑。
不要輕易打點滴,那樣會損傷幼兒的血管,而且藥物還會殘留在幼兒的血管內。
退燒藥只能暫時緩解病情,只是起到退燒的作用,不解決根本問題。如果小兒發燒體溫不高時(38.5度以下,有發熱驚厥史的幼兒38度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用40度左右的溫水擦拭幼兒的手心、腳心、腋窩、大腿根部,并用毛巾覆頭。
期間堅持服用中藥,多喝水。幼兒生病期間的飲食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面條、菜稀飯等,可以吃雞蛋羹、豆腐,少吃肉類食物。喝牛奶時可以往里對一部分水加以稀釋,讓幼兒更多的攝取水分,利于排毒。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