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又叫發燒由于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于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愈。而且發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標志,因此,體溫不太高時,可通過多喝水來減少發熱帶來的不適感。非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或者阿奇霉素)。有些病毒感染通常有自限性,在醫生指導下,可自愈。
體溫升高時,我們家長要做些什么呢?在體溫沒有超過38.5°時可盡量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比如水浴降溫,就是通常所說洗熱水澡,貼降溫貼等,這當中需要注意的是當寶寶開始寒戰抖動時,不要用冷毛巾擦身,而應該用熱水把冰冷的手腳泡熱,但如體溫超過38.5℃則可能引起頭暈、驚厥,甚至嚴重后遺癥,故應及時就醫。當然緊急情況下服用退燒藥(如美林,布洛芬等)后再就診,也不失為一個穩妥的辦法。如出現抽搐等遵照醫囑服用鎮靜藥(特別是小兒)。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