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認為,感冒發燒時加強運動,通過大量出汗,體溫就會降下來,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發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癥狀,發燒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而且,發燒可能還有它的用途,如增強抗生素的效果縮短疾病時間,使感染不具傳染性等。
通常來講,人體發燒,是因為體內的白細胞為了吞掉細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進而引起發燒,雖然我們的體溫36-37°是正常值,但每個人的正常體溫各不相同,而且在一天當中會有很大的波動。發燒時,不要吃辛辣食物,也不能穿過多衣物,不能進行運動,特別是不要參加劇烈運動這是因為,發燒的時候,體內產熱會自行增加,而劇烈運動會加速肌肉組織的分解代謝,產熱也會隨之增加。也就是說,如果發燒時參加運動,就是火上澆油這樣會造成身體的組織器官受到損傷。
感冒發燒時運動,除了加重病情以外,還會因大量出汗導致虛脫,暈厥等后果。而且,發燒的時候心跳加速,血液循環也加速了,體溫每升高一度時,心跳每分鐘就會增加10到20次,導致心臟血液的搏出量增多,加重了心臟負擔,嚴重時可造成急性心功能不全。另外,我們在發燒時,還會使身體內的蛋白質大量分解,維生素及很多的營養物質也隨之被大量消耗,體力大大減弱,免疫了和抗病能力也大大降低,所以,發燒時絕對不可以劇烈運動。即使在出現一些流鼻涕,打噴嚏等感冒癥狀也要避免運動,尚若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劇烈運動,病毒就會侵害內臟器官,尤其是心肌,很容易造成病毒性心肌炎等嚴重后果。
感冒發燒后,需要適當的治療和休息,以幫助身體戰勝疾病,當然如果身體有所好轉體溫降至正常,這時可以進行一些輕微活動,如慢走,騎自行車等,這樣可以增強抵抗力,有利于身體康復,也有利于以后更好的運動。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