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心肌缺血的臨床表現和治療
不管是左心室、還是右心室,心肌缺血具有共同的臨床特性,如臨床表現為胸悶胸痛;心電圖表現為ST-T改變;處理均強調心肌再灌注和抗栓治療。相對于左心室缺血,右心室缺血具有少見性和伴發性二大特點。
右心室不易發生心肌缺血與其需氧量少、供氧量多有關。
?。?)右室需氧量少:右心室室壁厚度是左室1/3-1/2,心室肌肉重量為左室1/6 ,肺血管阻力為體循環1/10,做功僅為左室1/4;
(2)右室供氧量多:右心收縮期對冠狀動脈的“ 擠壓”作用不強, 具有收縮期和舒張期雙重供血現象;左冠和右冠之間存在“壓力梯度”,右心心肌缺血后也較易形成側支循環;右室Thebesian靜脈豐富,右室心肌可通過Thebesian靜脈直接得到灌注。右心缺血常常伴發于左心缺血。從右冠支配區域看,銳緣支僅占右冠血流量的一小部分,更多血供提供室間隔、左室側壁、下壁和基底段,因此右室游離壁缺血常伴發于左室下側壁和基底段缺血;只有當非優勢型右冠近段狹窄或銳緣支單獨狹窄時,才可能發生孤立性右心室心肌缺血。
雖然右心室心肌缺血比較少見、常作為左室心肌缺血伴發現象出現,但右心缺血的臨床表現和處理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認識不足或處理不當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典型的右心心肌缺血表現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RVMI),但也有非優勢右冠嚴重狹窄引起的右心心肌缺血性心絞痛的報道。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