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指女性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
臨床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盆腔炎、腫瘤、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生殖道畸形、宮內節育器、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等都可導致痛經。
祖國醫學稱痛經為“月水來腹痛”、“經行腹痛”、“經期腹痛”、“經痛”等,“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周期性小腹疼痛是痛經的主要表現。痛經一般呈痙攣性,時重時輕,臥床休息和熱敷可緩解疼痛,但不及時治療只會越來越痛,甚至導致不孕。
西醫治療痛經多為止痛、解痙、消炎、激素及對癥治療等。
中醫通過辨證,根據個體差異,選取不同的治法方藥,治根治本,療效持久,不易復發,從根本上治愈痛經。“種子先調經,經調子自生”,所以,有生育要求者更應及時治療痛經。
應注意起居飲食衛生。經前、經期時忌涼水、淋雨,慎食:a、酸澀食物、少飲濃茶,因有固澀收斂作用,多食會使血管收縮、血液澀滯,不利于經血的暢行和排出以致血行受阻而痛經;b、辛辣溫熱之品,會加重盆腔充血、炎癥,或造成子宮肌肉過度收縮,而使痛經加重;c、寒涼生冷食品,血為寒凝,以致血行受阻,不通則痛。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