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中,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前來就診頭痛的病友們,有的是偏頭痛,有的并不是,怎樣區分此類頭痛,做到診斷正確,并且行之有效的治療,是今天和大家一起了解的主題所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盧光
一、什么是偏頭痛?
偏頭痛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的偏側搏動性頭痛,伴惡心及嘔吐等,經一段歇期后再次發病;是一類有家族發病傾向的周期性發作疾病。在安靜、黑暗環境內或睡眠后原有頭痛可有所緩解。
二、偏頭痛一定是一側頭痛嗎?
答案是否定的。偏頭痛的疼痛可以位于兩側,兩側頭痛的偏頭痛在臨床中也并不少見。
三、偏頭痛的分類和表現?
偏頭痛一般分為無先兆偏頭痛和有先兆偏頭痛。
無先兆偏頭痛臨床最常見,發作頻率高,可嚴重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表現為反復發作的一側或雙側額顳部疼痛,呈搏動性,可伴有惡心、嘔吐、畏光、畏聲、出汗、全身不適、頭皮觸痛等癥狀。也可與月經有明顯的關系。
有先兆偏頭痛在頭痛之前或頭痛發生時可出現一些先兆癥狀,如視覺先兆:視物模糊、暗點、閃光、亮點、亮線或視物變形;感覺先兆,言語和運動先兆少見。表現為一側或雙側額顳部或眶后搏動性頭痛,常伴有惡心、嘔吐、畏光或畏聲、蒼白或出汗、多尿、易激惹、氣味恐怖及疲勞感等,可見頭面部水腫、顳動脈突出等。活動能使頭痛加重,睡眠后可緩解頭痛。頭痛可持續4~72小時,消退后常有疲勞、倦怠、煩躁、無力和食欲差等,1~2日后常可好轉。
四、偏頭痛患者在生活中需注意什么?
生活中,偏頭痛患者應該注意避免勞累、情緒緊張和焦慮、應激以及之后放松、睡眠過多或者過少;飲食上需注意避免含酪胺酸的奶酪、含亞硝酸鹽的肉類和腌制食品、含苯乙胺的巧克力、含谷氨酸鈉的食品添加劑及葡萄酒等;一些藥物如口服避孕藥和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等也會誘發偏頭痛。
五、偏頭痛應該和哪些頭痛區別?
在做診斷前,需要行CT或者MRI檢查排除腦部一些疾病,如腦血管疾病、顱內動脈瘤和占位性病變等。此外尚需和以下疾病區分:
1、緊張型頭痛
是雙側枕部或全頭部緊縮性或壓迫性頭痛,常為持續性,很少伴有惡心、嘔吐,部分病例也可表現為陣發性、搏動性頭痛。多見于青、中年女性,情緒障礙或心理因素可加重頭痛癥狀。
2、叢集性頭痛
是較少見的一側眼眶周圍發作性劇烈疼痛,持續15分鐘至3小時,發作從隔天1次到每日多次。本病具有反復密集發作的特點,但始終為單側頭痛,并常伴有同側結膜充血、流淚、流涕、前額和面部出汗和Horner征等。
3、Tolosa-Hunt綜合征
也稱痛性眼肌麻痹,為陣發性眼球后及眶周的頑固性脹痛、刺痛或撕裂樣疼痛,伴隨動眼、滑車和(或)展神經麻痹,眼肌麻痹可與疼痛同時出現或疼痛發作后兩周內出現,MRI或活檢可發現海綿竇、眶上裂或眼眶內有肉芽腫病變。本病持續數周后能自行緩解,但易于復發,適當的糖皮質激素治療可使疼痛和眼肌麻痹在72小時內緩解。
4、癥狀性偏頭痛
源于頭頸部血管性病變的頭痛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腦出血、未破裂的囊狀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源于非血管性顱內疾病的頭痛如顱內腫瘤;源于顱內感染的頭痛如腦膿腫、腦膜炎等。這些繼發性頭痛在臨床上也可表現為類似偏頭痛性質的頭痛,可伴有惡心、嘔吐,但無典型偏頭痛發作過程,大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或刺激癥狀,顱腦影像學檢查可顯示病灶。源于內環境紊亂的頭痛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子癇或先兆子癇等,可表現為雙側搏動性頭痛,頭痛在發生時間上與血壓升高密切相關,部分病例神經影像學檢查可現可逆性腦白質損害表現。
5、藥物過量使用性頭痛(長期用藥的人需警惕)
屬于繼發性頭痛。藥物過量主要指使用過于頻繁且規則,如每月或每周有固定天數。臨床常見每月規則服用麥角胺、曲普坦、鴉片類≥10天或單純止痛藥≥15天,連續3個月以上,在上述藥物過量使用期間頭痛發生或明顯惡化。頭痛發生與藥物有關,可呈類偏頭痛樣或同時具有偏頭痛和緊張型頭痛性質的混合性頭痛,頭痛在藥物停止使用后2個月內緩解或回到原來的頭痛模式。藥物過量使用性頭痛對預防性治療措施無效,因此做出正確的診斷極為重要。
六、偏頭痛藥物治療無效后有無微創治療方法?
臨床治療偏頭痛通常應在癥狀起始時立即服藥。治療藥物包括非特異性止痛藥如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和阿片類藥物,特異性藥物如麥角類制劑和曲普坦類藥物。藥物選擇應根據頭痛程度、伴隨癥狀、既往用藥情況等綜合考慮,進行個體化治療。但是,臨床上我們常常面對的情況是口服許多藥物,但是效果卻一般,頭痛依然困擾我們。
這種情況下,其實在臨床上最有效地方法就是星狀神經節阻滯術,這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只需在脖子的星狀神經節注射藥物即可緩解頭痛,在醫療條件好的日本和韓國,門診將近一半以上患者都在做這種手術,而且隨著醫療條件的進步,定位越來越準確,療效也越來越肯定,也深為廣大患者所接受!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