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您和我說的太好了,都說到我心里去了,那我就想做這種心理治療,不吃藥行不行?”
“大夫,花多少錢都行,我先交一萬,你把我媽聊好了,別讓她到處亂跑”
“大夫,我想還是先別吃藥了,等孩子過幾天考完試再來治吧,咱先把手腕上的口子處理處行不?”
這些都是我們在工作中常遇到的言語。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徐福山
一次次的解釋,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拒絕,一次次的放棄
的確,我們每個人都不會喜歡吃藥,不只因為它是件很麻煩的事兒,要每天記得服藥的時間,要每天把藥帶在身上,可能種類很多,可能味道很差,還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副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當你看著手里白白紅紅的藥片,就好像有個人在你面前死死的盯著你,不斷的提醒你“你是個病人,你還沒有正常”
這種感覺讓人痛苦難當。
這是醫生們也都明白,更是體會很深的問題,不要以為我們不知道,不要以為我們喜歡給病人藥物。如果能通過心理訪談的方式,解決所有臨床心理工作中面臨的相關問題,我們都會樂于去做。可惜現實不是這樣子的。能到醫學心理機構來就診的,多數是自己不能控制癥狀的,多數是行為已經影響其他人的,多數是經過了種種教育和咨詢都未能有效處理的。在這種情況下應用一定藥物,幫助病人渡過這段困難的時期,是多么的重要且安全。我問一下家屬朋友們:“現在孩子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治好病”,對,就是維護健康,為什么要維護,是因為已經發生問題了,而這問題在家庭內部是解決不了的。如果在教育層次能說好,那也不必要到醫學層面來處理。
我再強調一次,什么是心理障礙,對大眾標準就是怎么談也談不好的問題。
那吃藥可以防止自殺,可以防止傷人,可以減輕痛苦,可以安然入睡,可以讓長期緊繃的神經松下了,讓家人能吃個好飯,睡個好覺
為什么一定要這么排斥它?
“是藥三分毒”這是普通人的觀念,我不想討論它的正確性,可我們現在吃的垃圾食物、地溝油、農藥殘留菜、化學添加劑,,那樣兒不比藥物危害大?有人會說“那沒法子,怎么也得吃,不能餓死”的確,我非常同意,
藥物,就是大部分精神心理病人的食物,它是如果必須而有效,它是讓患者能盡快穩定情緒,恢復自我認識,接受長期心理治療的準備手段。
我學習臨床心理治療多年,不屬于咨詢師們認為的純生物治療觀點持有者。心理治療非常必要,非常有益,但它的開展必須要病人有一定思考能力,情緒箱對穩定,配合程度合乎要求才可以實施。
生物治療手段和心理治療方式都是人類發展出來的,應對困難的途徑,不應該也不可能分出誰好誰壞。有益于身心康復的,就都是好的。不利于問題解決的,就都不能支持。
希望大眾看了我的話,能對日后求診有幫助,不只是我們這個專科,其他的醫學領域也應該是如此的。
(暫至此)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