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化療過后,由于藥物對骨髓造血有抑制的作用,血常規檢查會發現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的降低,我們俗稱為“掉血象”。我們會叮囑家長們帶孩子在兒科門診定期復查血常規。娟娟是個身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孩子,已經上完化療后第7天了,她媽媽今天一大早來到醫生辦公室,舉著化驗單心急如焚地對我說:“吳大夫,您看,孩子的血小板掉下來了,我該怎么辦啊?”話還沒說完,眼淚就掉下來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兒科吳B
見此情景,辦公室的醫生們一起安慰娟娟媽媽:“別著急,孩子化療后血小板降低雖然危險,但是如果做到以下幾點,就能幫助孩子平安度過血小板降低的危險期。”
孩子血小板降低時如何護理?
1、給孩子用薄荷油滴鼻劑早晚滴鼻,防止鼻粘膜干燥;嚴禁孩子摳挖鼻子,防止鼻腔出血。
2、讓孩子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如果大便偏干燥,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緩瀉劑,如福松散、乳果糖等,防止大便干燥引起肛門裂傷。
3、避免食用生硬食物,以免損傷口腔及消化道黏膜。
4、若孩子血小板≤20×109/L或有貧血、高熱時,應臥床休息;家長尤其需要看管好小孩子,避免不慎從床上跌落。
5、避免孩子劇烈哭鬧。
6、 注意觀察孩子大小便顏色是否正常,如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7、注意觀察孩子的神志意識,一旦發現孩子有愛睡覺、煩躁、精神不好,小孩子有異常哭鬧時,及時報告醫生。
8、大女孩如果在血小板降低期間例假來了,要告知醫生。
聽完了我們這些介紹,娟娟媽媽破涕為笑,“這些我都知道,第一次住院的時候小薛醫生就和我宣教過了,我也一直是這么做的。可是,孩子現在身上皮膚出血點這么多,會不會有危險呢?而且孩子現在血小板只有3萬(30×109/L,注:血小板的正常參考范圍100-300×109/L),要不要預約血小板輸注呢?”
皮膚出血點越多越危險么?
一般來說,在血小板≤50×109/L時,身上就會有皮膚出血點。皮膚出血點并沒有生命危險。與皮膚出血點相比,鼻子出血、口腔出血、胃腸出血、顱內出血等,這些地方的出血才是危險,甚至是致命的。
化療后血小板降低時何時需要輸注血小板?
娟娟媽媽問了一個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在如今血制品越來越緊缺的時代,預約血小板也成了醫生們和家長們最棘手的難題。在最近的第57屆美國血液年會上,專家們推薦預防性血小板輸注以10×109/L作為界值,也就是低于這個數值時才采取預防性輸注。當然,醫生們也會結合孩子病情,如果孩子已經有口鼻或消化道出血,或在感染、高熱、應用靜脈抗生素等情況時,預約輸注血小板就要積極得多。
(本文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兒科吳B醫生原創文章,轉載需征得作者同意)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