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藝1 萬朝敏2
摘自-《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09年3期
1 體溫測量
新生兒測體溫應采用腋下電子體溫計測體溫;1個月至5歲兒童可采用腋下電子測溫計或紅外線測溫儀測溫;化學標點(相變)測溫(額貼)方法不可靠,不主張采用;口腔!直腸采用電子測溫計測體溫最為經濟有效。
2 發熱臨床評估河南省中醫院兒科董志巧
發熱程度作為單因素不考慮作為嚴重疾病的危險因素,但當<3個月的嬰兒體溫≥38℃或3~6個月的嬰兒體溫≥39℃即作為嚴重細菌感染的危險因素之一;發熱持續時間不作為預示嚴重疾病的危險因素。
0~5歲的發熱兒童:需測量并記錄體溫、心率、呼吸頻率和CRT,作為發熱兒童的常規評估指標;心率的增快可能提示嚴重疾病,特別是膿毒癥休克;CRT≥3s,可能提示存在嚴重疾病;出現心率增快或延長(CRT≥3s),需監測血壓。
<3個月的發熱嬰兒:觀察和記錄體溫、心率和呼吸頻率;進行血常規、血培養和CRP檢查;尿常規用于除外泌尿道感染,對于有呼吸道癥狀和體征者行線胸片檢查,腹瀉行糞常規及培養;腰椎穿刺檢查適用于新生兒或1~3個月嬰兒一般情況不佳者,1~3個月嬰兒WBC<5x109/L或>15x109/L,盡量爭取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行腰椎穿刺;新生兒及早產兒細菌感染時PCT明顯增高。
綠色狀態:皮膚、嘴唇和舌顏色正常;反應正常、清醒、正??蘼暬蛭⑿?;正常皮膚,眼睛和黏膜濕潤。建議選擇實驗室檢查:尿常規,評估臨床癥狀或體征,重復評估時間為4h。
黃色預警:皮膚顏色:蒼白;活動:對周圍環境無正常反應、長刺激方能清醒、動作減少和無微笑;呼吸:鼻翼扇動,6~12個月呼吸頻率>50.min-1、>12個月呼吸頻率>40.min-1,氧飽和度≤95%,聞及濕音;脫水:黏膜干燥、 喂養困難、CRT≥3s 和尿量減少;其他:發熱>5d、肢體或關節腫脹、不能負重、肢體癱瘓和腫塊>2cm。建議選擇實驗室檢查:尿、血常規,CRP和血培養,腰椎穿刺(特別是<1歲)和線胸片(體溫>39℃+WBC>20 x109/L ,重復評估時間為3h。
橙色警戒:皮膚顏色:蒼白、花紋、蒼灰和發紺;活動對外界事物無反應,病態面容、各種刺激不能喚醒、虛弱、哭聲尖或持續哭吵;呼吸:呻吟,呼吸頻率>60.min-1,中至重度吸氣性凹陷;脫水:皮膚彈性減弱;其他:皮疹壓之不褪、前囟飽滿、頸項強直、驚厥狀態、神經系統陽性體征、膽汁樣嘔吐。建議選擇實驗室檢查:全血檢查、血培養、和尿液檢查,同時可考慮行腰椎穿刺、線胸片、水電解質檢查和血氣分析,重復評估時間為1h。
3 發熱的處理
不推薦使用冰水灌腸退熱,除非臨床出現超高熱;<3個月嬰幼兒建議采用物理降溫方法退熱;3個月以上兒童體溫≥38.5℃和(或)出現明顯不適時,可采用退熱劑;高熱時推薦應用退熱劑與溫水擦身物理降溫聯合退熱;不推薦安乃近和阿司匹林作為退熱藥物應用于兒童;尼美舒利作為兒童退熱劑的應用還待積累更多的證據;反對使用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劑應用于兒童退熱。
3個月以上兒童常用退熱劑的劑量為:對乙酰氨基酚10~15mg.kg-1(每次<600mg)口服,間隔時間≥4h,每天最多4次(最大劑量為2.4g.d-1),用藥不超過3d。布洛芬5~10 mg.kg-1 (<400 mg.kg-1)口服,每6h1次,每天最多4次。
對嚴重持續性高熱建議采用退熱劑交替使用方法:①先用布洛芬10mg.kg-1,4h后用對乙酰氨基酚15mg.kg-1;②先用對乙酰氨基酚12.5mg.kg-1,4h后用布洛芬5mg.kg-1,4h交替,療程不超過3d。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