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幾年的調查發現,很多人認為自己身體沒什么不良狀況,吃得下睡的香,但是在經過體檢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患上了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的發病是可以沒有任何征兆的,猝死的案例也時有發生,需要時刻警惕心肌缺血所帶來的危害。
無癥狀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視,主要是由于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發現,大約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無心絞痛發作史;但近90%的尸檢中,發現這些人均有嚴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貌似健康的無癥狀的中年人,檢查發現有明顯的冠脈病變和無癥狀心肌缺血發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發作前,心電圖可檢出無癥狀心肌缺血與猝死之間可能有因果關系。
此外,有人報道,美國每年有45萬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緩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時,常伴有無癥狀心肌缺血。亦有人對5209例冠心病病人進行30年隨訪觀察中發現,25%的心肌梗死是無癥狀的,其10年內死亡率為84%。結果表明,無癥狀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與有癥狀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沒有癥狀,這表明梗死周圍心肌有殘余缺血,這種殘余缺血往往導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醫學上將無癥狀心肌缺血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Ⅰ型、安全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此型無癥狀,是偶然被發現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計在完全無冠心病癥狀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預后與心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無癥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雖無心絞痛但確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較為多見。此型患者預后較Ⅰ型更為不良,尤其當左心室功能異常時,其死亡率為5%~6%。
Ⅲ型、心絞痛伴有無癥狀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絞痛患者中70%~80%同時存在無癥狀心肌缺血,并且可發生在不同類型的心絞痛中。必須指出,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伴有無癥狀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經治療后癥狀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這是預后不良的重要指標。
還有許多疾病像心肌缺血一樣,都是沒有病癥表現的,不少人因此失去了生命,給社會造成了不小壓力。因此,我們需要定期去醫院做體檢來預防疾病的出現,有些疾病人們肉眼是察覺不到的,也不會使人產生不適現象,隱蔽性很高。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