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由于腦部病變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最典型的癲癇發作,眾所周知就是雙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當然,還有一些少見的,不為大眾知道的發作類型,比如發呆,發笑,腦子空白,或者感覺不舒服等。
癲癇,其實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大家身邊可能就碰到過癲癇發作的病人,或在學校,或在單位,可能在路上,可能在地鐵上。據統計,大概每200人當中就會有一個癲癇病人。如果你的學校或者單位有200個以上的人,那么按照流行病學的分布,就可以有一個癲癇病人。
那么,什么樣的人群容易得癲癇呢?發病率最高的是新生兒,新生兒有很多產生癲癇的疾病,比如新生兒分娩過程中導致的缺血缺氧,新生兒分娩過程導致的產傷,新生兒腦發育畸形,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導致的顱內出血,新生兒高熱驚厥,新生兒抵抗力低導致的腦炎,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導致的腦損傷等,所以,新生兒理所當然的成為癲癇高發的人群。隨著年齡增大,癲癇的發病率逐漸下降,成年人是癲癇發病最低的年齡段,很少的成年人會得腦炎腦瘤等,對于成年人來說,能產生癲癇的最有可能的就是腦外傷,包括打架斗毆產生的,還有比較多的人是車禍腦外傷后遺癥。隨著年齡的進一步增長及身體機能的老化衰退,癲癇的發病率又逐年增高,到了六十歲左右,又達到了一個癲癇發病的高峰期。這個階段產生癲癇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腦瘤,腦出血,腦缺血的發病率增高。
其他的容易產生癲癇的人群有患有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的家族或者人群,吸毒酗酒的人群,過度熬夜勞累的人群,妊辰期的婦女等。
所以,知道了癲癇的高發人群,我們就可以對相應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疾病的防控,并對相應人群進行有的放矢的保護治療。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