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的臨床解剖
發布時間:2016-01-10 來源:
中華康網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感冒除了服藥,還有更重要湊數的文字
急性闌尾炎是最常見的外科急腹癥。據統計,在一般醫院中占急腹癥首位,占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闌尾炎之所以常見且多需要手術治療,與闌尾的解剖特點密切相關。
一、闌尾的發生和發育
在7mm的胚胎,中腸發生彎折,彎折的頂端逐漸形成一個錐形突起,突起的尖端發生退化,最終發育為闌尾,而突起的近段則膨大為盲腸。隨著出生后盲腸壁的不平衡發育,即外側壁過度生長且前縱肌的生長超過內側縱肌與后縱肌,闌尾根部轉至盲腸內后壁。安陽地區醫院普外科侯榮山
二、闌尾的位置和形態
闌尾是盲腸內后壁附著的一個細長盲管,長約5-8cm,直徑約0.5-0.8cm,其基底部在盲腸內后側,回盲瓣下方約2.5cm處,由于腹膜包繞闌尾所形成的闌尾系膜短于闌尾本身,故闌尾形態彎曲,狀似蚯蚓,亦名“蚓突”。闌尾基底相對固定,而體及尖部則較游離(有時闌尾體、尖部可部分固定于腹膜后),可指向各個方向。
三、闌尾的結構、血供及神經
闌尾結構與結腸相似,有粘膜層、粘膜下層、環肌層、縱肌層、漿膜下層及漿膜層。粘膜和粘膜下層中含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呈縱行分布(這是感染易于沿粘膜下層擴散的原因)。
闌尾的動脈多起自回結腸動脈的回腸支,在回腸末端之后經闌尾系膜游離緣行向闌尾,沿途發3-5支至闌尾壁供血。闌尾動脈多為一支,與其他動脈無吻合,故為終動脈。闌尾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經回結腸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匯入門靜脈。
四、闌尾的變異與畸形
(一)位置的變異。闌尾比任何其他器官的位置變化都要大。
闌尾的位置變化很大,其在腹腔內的位置,取決于盲腸的位置和形態。Collins(1955)收集了5萬例闌尾資料,位于右下腹部95.48%,右上腹部0.58%,左下腹部0.03%。在右下腹,闌尾對于盲腸的相對位置,各家統計不一,這是由于闌尾根部雖較恒定在位于盲腸內后壁三條結腸帶匯集處,但大多數人的闌尾有其獨立的系膜而極易游移之故,這就使得闌尾的尖部可指向任何方向,不僅在個體之間有差異,而且在同一個體的不同狀態下也可不同,而在發炎時其體部位置或尖端指向的不同則可能因累及鄰近組織臟器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癥狀或體征。徐金木(1991)統計6077例國人闌尾,回腸前位27.2%,盲腸后位23.4%,盲腸內位18.7%,回腸后位12.0%,盲腸外位8.2%,盲腸前位4.5%,盲腸下位3.8%,回腸下位1.7%。其中盲腸后位包括三種情況:(1)盲腸后腹膜內位;(2)盲腸后腹膜外位;(3)盲腸為腹膜內位,闌尾貼于盲腸后漿膜下。無論是盲腸前位,還是盲腸后位的闌尾,都以腹膜內位者占絕大多數,腹膜外位者極少,盲腸漿膜下位者罕見。但是,長的闌尾能伸到升結腸之后,接近右腎或十二指腸降部,這時闌尾遠端可位于腹膜外。
一般臨床所謂“闌尾異位”包括八種情況:(1)左位闌尾,闌尾在腹正中線左側任何位置;(2)高位闌尾,闌尾在臍水平線以上的位置;(3)低位闌尾,闌尾在髂前上棘水平線以下的盆腔內;(4)疝內闌尾,闌尾位于腹外疝囊內;(5)腹膜外闌尾,闌尾在腹膜壁層外位;(6)壁內闌尾,闌尾位于回盲腸壁內的組織中;(7)腔內闌尾,闌尾位于盲腸腸腔內;(8)錯位闌尾,闌尾根部在盲腸下極結腸帶匯集點以外任一腸袢位置。
(二)闌尾發育異常
1、節段性闌尾,實為多發性闌尾閉鎖;
2、闌尾憩室;
3、闌尾過長,>20cm;
4、闌尾過粗,直徑>2cm,可達5cm;
5、短小闌尾,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