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幸運的是,家里人看我這么長時間還緩不過來,終于開始關注起來。我自己也有改變的想法,所以去看了醫生。”生娃后第六個月,孫敏生平第一次走進心理咨詢室,聽到的則是一個并不陌生的詞匯——產后抑郁癥。“早就聽說過,但從來沒有往自己身上想。”
實際上,產后抑郁癥的發生并不鮮見。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統計,出現諸如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煩躁不安等產后抑郁癥狀的產婦,比例高達50%至70%,其中發展到產后抑郁癥的產婦約有10%至15%,這一比例遠高于正常人群的抑郁癥患病比,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探究
“產婦自我覺察較低,家人需注意細節”
經過數次心理咨詢后,孫敏的狀態明顯好了很多。雖然時不時仍會陷入低迷,但了解問題根源的她,“覺得心態輕松了”。情緒激動發生爭吵時,家人也會選擇忍讓和安慰,這讓孫敏頗為感動:“咨詢師也說過,問題不會一天就解決,但至少我們走對了路。這樣又過了半年多,我覺得真的走出來了。”
然而在現實中,如孫敏般選擇正規途徑求助的產后抑郁癥患者少之又少。更多產后抑郁癥患者選擇在家“硬扛”,乃至于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
“我們往往忽視媽媽的需求,來咨詢的也常是產婦不正常的狀態已經影響到孩子,家里才重視。”專家介紹,產后抑郁癥的產生原因多種多樣,產婦內分泌環境迅速變化,社會角色轉變,均會對產婦的心理產生影響。
醫學統計顯示,產后抑郁常出現在產后6周內,隨著產婦體內激素水平的逐漸恢復,抑郁癥狀有可能自行消失,但仍有部分產婦深陷其中:“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有可能發生惡性事故,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