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焦慮是最常見的情緒障礙,是一組以恐懼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可通過軀體癥狀表現出來,如無指向性的恐懼、膽怯、心悸、口干、頭痛、腹痛等。按理說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可是現在很多孩子都出現焦慮的心理,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緊張焦慮的成因非常復雜,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環境引起的,那么,焦慮癥會是周圍人傳染的嗎?一起來看看下面的講解。
先天氣質起一定作用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他們的寶貝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表現出極度的,見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長大一些后,他們中的一些依然表現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強的性格特點,容易緊張,多慮。有些父母很納悶,自己帶孩子和別人沒有什么區別,為什么孩子這么“磨人”?在這里,先天氣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環境因素
有研究表明,環境因素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大多具有焦慮氣質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容易焦慮,或情緒易急躁。不難想象,遇事經常緊張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慮的;而情緒不穩、愛責打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長期被忽略、責打、否定的狀況下,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感。
父母要求過高
如今,更為多見的焦慮是父母通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高標準,孩子的表現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他們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會因為自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自信心受損,內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輔以恐嚇或粗暴的懲罰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會顯得更加緊張。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影響到孩子
通常人們都認為,只有疾病會傳染,然而,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心理疾病,如焦慮癥會由父母“傳染”給孩子,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了這一發現,即如果父母患焦慮癥,那么,他們的孩子患該病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
一項針對美國家庭進行的調查發現,如果父親或母親患上焦慮癥,那么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患上焦慮癥的風險是正常家庭孩子的7倍。研究人員發現,患上焦慮癥的家長往往通過以下行為舉止將焦慮癥“傳染”給孩子:對孩子過度保護、過度批評,在孩子面前經常流露出驚慌和害怕的表情等。研究人員認為,通過干預手段治療焦慮癥有一定的效果,即讓他們避免能引起焦慮癥的言行。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