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8歲的劉女士,最近一直被反復的頭暈困擾。晚上睡覺的時候,身體不能向右側翻身,只要身體一偏向右側,立即出現幾秒鐘的天旋地轉,伴惡心、嘔吐,但睡覺體位回到正中或向左側時,頭暈立刻消失。劉女士和家人非常緊張,跑了多家醫院,都沒有發現問題,吃了一堆藥,二個多月過去了,頭暈還是會發作,后來抱著看看中醫的想法來到我科,通過前庭功能檢查,診斷劉女士所患的疾病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在門診的診室中,醫生讓老人躺在治療床上,將頭身體轉動了幾下,只花了十幾分鐘,病好了。
什么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指當頭位快速移動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時激發的短暫的、陣發性眩暈與水平型或旋轉型眼震。大部分患者發病表現為休息、或起床時,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引起天旋地轉,伴惡心、嘔吐,必須保持強迫睡姿,不敢翻身;有的患者起床或后仰倒床時發作,行走時正常。頭暈發作時間短暫,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很少超過一分鐘。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怎樣引起的?人類之所以能夠正常活動,是因為在雙側的耳內有調節身體平衡的器官。其中重要的結構之一就是球囊、橢圓囊。因為在球囊、橢圓囊結構內有感受重心變化的碳酸鈣鹽結晶,形狀像石頭,故后者稱為耳石,前者稱為耳石器。有的醫生把由于耳石器病變引發的眩暈稱為耳石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發病原因還在探討中,有人認為和耳石器中的耳石脫落有關。由于頭部外傷、或者年老局部結構退化,耳石器內的耳石從原來的位置上脫落,移位到了別的平衡結構內,頭位變動時,引起眩暈。
什么樣的人易患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由于現在生活豐富多彩,各種活動中,頭部的輕微碰撞,都可能日后出現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電腦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使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成為危險人群,但引發的原因不明;社會老年化日益加劇,老年人耳器官功能減退,使得相當一部分老年人的眩暈是由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引起的。因此,得此病的人很多,往往占醫院門診眩暈病人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多。由于手法治療有效,許多患者可以完全康復。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應該和什么病鑒別?由于大多數患者和醫生對它認識不足,往往被誤診為頸椎病、梅尼埃病、腦供血不足。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特點是:與固定方向的頭位變化有關,時間很短,短于一分鐘,有經驗的醫生通過檢查可以發現特殊的眼球運動變化。有的頸椎病病人的眩暈表現和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非常相似,頸椎的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排除。梅尼埃病除了眩暈外還伴有耳聾、耳鳴、耳悶,而一般的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僅是眩暈,無耳聾、耳鳴、耳悶。腦供血不足除了眩暈外,可能還有復視,共濟失調表現,由于腦血管疾病急、重,有可能危及生命,而且許多病人發病時癥狀不典型,極易誤診。此外,有些腦腫瘤病人早期癥狀和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相同,應該高度警惕。
患了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該怎么辦?病人一旦得病,應該到有經驗的、治療眩暈的專科醫生那里去診治。首先,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疾病本身不會危及生命,但是其他疾病,尤其腦血管疾病一旦誤診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病情被耽誤,病人有可能錯失搶救機會。其次,耳石脫落在不同的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進行復位。有經驗的醫生通過檢查,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選用正確的手法治療,使治療變的簡單、有效。對于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醫生,錯誤的方法和粗暴的操作,有可能導致患者耳石異位、眩暈加重,對于有頸椎病的患者,不僅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癱瘓,甚者危及生命。再次,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在飲食上無特殊限制,一般經過一到兩次的手法治療,病人基本上能夠完全康復。手法治療結束后,醫生會囑患者晨起時動作緩慢,兩周內不要嘗試偏向發病的位置。有些患者復位后還有稍許不適感或伴有聽力下降,耳鳴等可以配合中藥調理。
本文系張予醫生授權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