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新聞 時間: 2012-04-09 來源: 廣州日報
文/記者馮馮 通訊員陳壯忠、方寧、張秋霞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陳壯忠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主任林麗珠教授
●從1985年到2005年,廣東地區20年來大腸癌收治率增加了102%
●很多腸癌患者放棄治療,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手術、放化療等帶來的毒副作用,專家表示,中醫藥可在治療中減毒增效,患者不妨一試
“醫生,你開點藥物安慰下他就好了,腸癌很難治的,我們不想治療了。”無論在病房還是在門診,很多人一旦被查出患上腸癌,不管病情怎么樣,常常有人放棄治療。“癌”、“惡性腫瘤”這幾個字眼已經深深刺痛了病人的心,癌癥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副作用更是讓很多人望而生畏。
“經過多年的發展,大腸癌目前的治療效果已經大大改觀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主任林麗珠教授介紹, 很多人放棄治療,最大的原因就是對這個病的認識不足,害怕手術、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等帶來的副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一定要從病情出發,正視治療的利和弊,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才能更好地獲益。需要強調的是,中醫藥與這些治療手段的配合,可以明顯減輕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患者完全可以嘗試。”
20年來廣東大腸癌收治率增加102%
2004年8月14日,“人民的好干部”、呼和浩特市委書記,患結腸癌溘然離世,年僅52歲;
2007年8月24日,著名影星鐘楚紅的丈夫朱家鼎,因大腸癌病逝;
2009年7月29日,著名表演藝術家馬丁,因患直腸癌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
林麗珠介紹,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最為常見,在全球范圍內結直腸癌發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趨勢,平均每年遞增2%。
在我國尤其是大城市,大腸癌的發病日益增多,逐步出現類似于歐美國家的發病情況。以上海為例,發病率每年遞增4.2%,遠超2%的國際水平,發病平均年齡為48.3歲,比西方人早了10多年,青年患者比歐美多見。而在廣東地區,從1985年到2005年,20年來大腸癌的收治率增加了102%,平均每年上升5.1%。
“在我國,大約每5分鐘就有1人死于大腸癌,其正日益成為一個大眾健康問題。”林麗珠說。
早發現 治愈率可達90%以上
“最可怕的是大腸癌有很長的潛伏期。”林麗珠介紹說,由于人們在平時生活中對大腸癌的早期篩查不夠關注,造成了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治療手段就比較受到限制。晚期患者只能采取姑息性治療,以延長生存時間。國內文獻資料顯示,絕大多數患者從有臨床癥狀到確診所用的時間大多在3個月以上,個別病例時間甚至更長。
“大腸癌的篩查應該引起重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其治愈率可達90%以上。”林麗珠提醒說,市民如出現大便不規律,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秘;大便帶血或者發黑;大便形狀長期不規則;腹部長期隱痛;腹部包塊,如可觸及的腹部硬塊等,需及時就醫檢查,排除腸癌。
治療:中西醫結合可提高臨床療效
據林麗珠介紹,目前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有手術、化療、放療、分子靶向治療、中醫藥治療等。各種手段何時應用,如何應用,必須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就目前而言,手術是唯一有可能治愈腸癌的手段,而化療、放療均處于輔助治療或姑息治療的地位。林麗珠從多年的臨床經驗指出,中醫藥在手術、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中使用可起到增效與減輕毒副反應的效果。
“很多人放棄治療,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手術、放化療等帶來的毒副作用。但是,千萬不能因噎廢食,要正視治療的利和弊,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才能更好地從治療中獲益。”林麗珠介紹,手術、放化療等西醫治療手段,能夠較快的殺滅腫瘤,控制病情,而中藥口服、外洗、針灸等中醫治療手段,能夠減毒增效,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她推薦了幾個便民藥方:
1.馬齒莧豬瘦肉粥:豬瘦肉60克,馬齒莧30克,粳米60克。馬齒莧以鮮用效力強。將馬齒莧洗凈,粳米洗凈,豬瘦肉洗凈、切絲。將全部用料入鍋,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煮成稀粥,調味即可。本方能清熱解毒、祛濕止瀉。腸癌患者或放化療后見腹脹腹痛、便下黏液臭穢或膿血、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數者可選用。
2.土茯苓生地草龜湯:土茯苓60克,生地黃30克,薏苡仁30克,草龜1只,帶肉豬骨200克。將草龜宰后去腸臟,連龜甲同用。土茯苓洗凈斬塊,生地黃、薏苡仁洗凈備用,豬骨洗凈斬細,上述材料加清水1500毫升煎3小時,和鹽調味,飲湯食肉。本方有解毒祛濕、滋陰補血之功效。適用于晚期腸癌濕熱明顯者,癥見大便黏膩不爽、里急后重、腹水肢腫、口干口苦、舌紅、苔厚膩、脈濡滑者。放化療后見上述癥狀者也可選用。
3.外洗方:
(1)赤芍15克,紅花10克,徐長卿20克,川芎15克,腫節風20克,忍冬藤30克,用于使用化療藥物或分子靶向藥物抗腫瘤后,出現手腳麻痹的“手腳綜合征”患者,將藥物煎湯成500~1000ml熏蒸、外洗。
(2)蛇床子15克,地膚子15克,苦參30克,芙蓉葉30克,白蒺藜15克,丹皮15克,用于使用抗腫瘤藥物后,出現皮膚紅疹、瘙癢、手腳潰瘍患者,將藥物煎湯成500~1000ml熏蒸、外洗。
相關鏈接:晚期結直腸癌患者 或可獲免費治療
記者從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腫瘤科正在進行一項臨床研究,計劃招募符合條件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參與免費治療,目前尚有少數名額可用。
報名條件為:1.年齡大于或等于18歲;2.組織學確診是結腸或直腸腺癌患者;3.首次出現轉移性病灶(無法進行根治性切除)或既往曾接受過針對結直腸癌的化療,但在本研究開始前已終止化療>9個月(含奧沙利鉑方案)、>6個月(不含奧沙利鉑方案)者。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