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暨南大學微創外科研究所所長、全國著名微創外科專家王存川教授及其團隊利用先進的腹腔鏡微創技術對一例脾扭轉的白血病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鏡脾切除術。為患者解決了長達6年的腹痛困擾。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通外科王存川
來自四川南充的39歲的肖女士因上腹部疼痛6年加重6天,通過朋友的介紹從增城市新塘醫院轉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慕名前來找到普外著名專家王存川教授就診,腹部彩超提示:盆腔異位脾臟,脾臟腫大,大小約62mm×205mm,周圍少量液性暗區。全腹CT檢查考慮為:脾臟、結腸及胃位置異常,考慮為脾臟及胃扭轉可能,脾周少量積液,門靜脈高壓且體質較差并伴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長期口服羥基脲等抗白血病藥物。完善術前相關檢查準備及科內討論后,王存川教授率領其團隊運用當今先進的微創技術-精準腹腔鏡技術,為脾扭轉的白血病患者成功實施腹腔鏡脾切除術,徹底結扎脾門血管,避免了手術的患者的出血。手術耗時2小時,出血量約50ml,與傳統開腹脾切除所用時間及出血量都明顯減少,同時手術僅需下腹部腹白線處一個小切口取出脾臟標本,患者術后恢復良好,術后第二天可下床活動,術后第2天肛門排氣流質飲食,術后1周就完全康復出院。
王存川教授及微創團隊于1999年9月成功開展了第一例腹腔鏡脾切除術,是國內最早開展這類復雜腹腔鏡手術的單位之一,截止目前共施行腹腔鏡脾切除手術數百例,患者術后效果良好,并協助全國數百家醫院成功開展了腹腔鏡脾切除手術技術。
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很多原先的開腹手術逐漸被各種微創手術所代替,其中包括了脾切除手術。腹腔鏡是目前眾所周知的一種微創的方法,在脾切除應用逐漸推廣。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著名微創外科專家王存川教授領銜的微創手術團隊利用精準腹腔鏡技術,為困擾多年的脾扭轉白血病患者解決長期腹痛困擾之憂,勢必為更多的引起脾臟病變的患者帶來福音。(暨大微創外科)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