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包括刺激性皮炎和變應性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皮炎)是指當患者皮膚或黏膜接觸外界某些物質后,在接觸部位發生的反應性炎癥性皮膚病,常出現紅斑、腫脹、劇烈瘙癢、水皰等癥狀,是皮膚科常見疾病之一,約占門診總數的10%。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陳雪副主任醫師指出,出現接觸性皮炎,除盡快對癥用藥治療外,尋找病因,明確皮膚過敏原,對于避免疾病加重,預防再次復發非常重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陳雪
接觸性皮炎的過敏原多種多樣,多種常見物品都可能導致皮膚過敏。其中,配飾類物品過敏較易鑒別,如眼鏡架、項鏈、手表、橡膠制品等,接觸位置紅腫邊界十分明顯;染發劑、洗發水、潔面乳、各種化妝品和膏藥等也是常見的過敏原,使用后可能出現明顯的皮膚癢痛癥狀。
尋找接觸性皮炎過敏原的最常用方法是斑貼試驗,大多數醫院都有初篩試劑盒。醫務人員將常見的接觸性過敏原檢測試劑分別置于不同的斑試器內,將多個斑試器貼在患者背部或上臂。正規步驟是在48小時后將斑試器揭去,30分鐘后觀察皮膚是否出現瘙癢、紅斑、丘疹、水皰等,進行第1次判讀,再過24-48小時后進行第2次判讀。這種判讀方法需要患者總共就診3次(貼、48小時判讀、72-96小時判讀)。目前臨床實際做法是患者在48小時后自己揭去貼敷物,30分鐘后請家人幫助記錄貼敷部位情況,再過24小時就診,判讀皮膚過敏情況,這種檢查方法需要患者就診2次(貼、72小時判讀)。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出現過敏癥狀更晚,因此需要在敷貼7天后再觀察1次,必要時請醫生進行判斷。
陳大夫補充,我國常用斑貼試劑盒初篩系列包括20種常見接觸過敏原,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目前還可以針對頭面部40種常見過敏原進行檢測,可進一步預防頭面部接觸性皮炎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接觸性皮炎急性期的患者,如皮膚嚴重紅腫,出現水皰、大皰,不適于做斑貼試驗。如果患者正在進行抗過敏治療,需要停藥后檢測:口服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甲潑尼松、地塞米松或曲安西龍等)的患者需要停用2周;服用抗組胺藥的患者需要停藥3天;而口服免疫抑制劑(包括雷公藤制劑等中藥)的患者也要停藥2周。對于使用光療、放射性治療等物理方法治療的患者,需要停止治療4周后再進行斑貼試驗。斑貼期間,患者應避免出汗,防止日曬,如果貼敷位置過敏反應嚴重應及時去除,停止試驗。
除斑貼試驗外,皮膚點刺試驗也是常用的檢測方法。醫務人員將高濃度過敏原溶液滴于患者皮膚表面,用點刺針輕刺入皮膚表層,數分鐘后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這種方法對于檢測急性蕁麻疹和特應性皮炎的過敏原有效。陳大夫介紹,目前還有一種摩拉生物檢測方法,號稱通過兩個電極與患者手指接觸,可立刻拿到檢測結果,看似便捷無創,實則可信度很低。
接觸性皮炎患者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護理呢?患者首先應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防止疾病復發;其次維護好皮膚屏障,洗澡不宜過勤,洗澡水過熱、用堿性沐浴產品或搓澡會破壞皮膚屏障,洗澡后應立刻涂抹潤膚劑(炎熱多汗季節選擇保濕乳,寒冷干燥季節選擇保濕霜),若涂抹潤膚劑后很快感到皮膚干燥緊繃或出現白色糠狀脫屑,說明該種潤膚劑保濕效果欠佳,可增加涂抹頻率或更換保濕能力更好的潤膚劑。做到上述兩點,絕大多數接觸性皮炎就不會反復發作了。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炎/濕疹大講堂2015年3月22日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