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患者持久性搔抓摩擦脛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質沉積于真皮,進而分別發展為斑狀和苔蘚性淀粉樣病。嚴重者可繼發毛囊炎及淋巴炎。具體介紹如下:
1、淀粉樣病:是指一種以β結構的纖維蛋白為主的淀粉樣物質在器官組織細胞外沉積所引起的疾病。淀粉樣蛋白在電鏡下呈現細纖維集聚,通過X線衍射研究,反映為一種反向平行排列與氫結合的多肽鏈結構的蛋白。因最初發現其對碘起反應,且與淀粉有相似之處而稱為淀粉樣蛋白,能被伊紅均勻染色,現知該物質含糖極低。
2、毛囊炎:毛囊炎常由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引起,其他致病菌也可以引發此病。中醫學認為,毛囊炎的病因多是濕熱內蘊,外受熱邪,熏蒸肺系,蘊結肌膚,郁久化熱,熱盛肉腐成膿,膿毒流竄,相互貫通,發為本病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外感熱毒或因皮膚不潔,復遭風毒侵襲,風外搏結所致。現代醫學認為,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孢菌屬和類大腸桿菌。
3、淋巴炎:淋巴炎多繼發于其他化膿性感染病灶,由致病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結所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原體是化膿性細菌,致病菌主要為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當人體受到意外傷害或繼發于其他化膿性感染時,化膿性細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結,可引起急性炎癥性病變。主要病理變化為淋巴結充血、水腫滲出,有凝固的淋巴液和細菌。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