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發生痛經》一文提到,痛經在醫學上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的發生是與精神因素、體質因素及子宮痙攣性收縮等有關。原發性痛經是沒有明顯的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只是與子宮過度傾屈的結構有一定關系等。繼發性痛經是由于生殖器官發生了病變而引起痛經。那么,繼發性痛經是與哪些生殖器官疾病有關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科區煦東
繼發性痛經最常見的原因是因為患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腺肌癥。下面談談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腺肌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 所謂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子宮內膜組織游離出子宮腔內而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時,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癥(以下簡稱內異癥)。異位內膜最常見的種植部位是盆腔臟器(包括盆腔內的韌帶和陰道壁,其中以種植在卵巢最常見)及腹膜。也可以出現在身體的其它部位,例如膀胱、輸尿管、腎臟、肺部、胸膜、乳腺、淋巴結,甚至婦產科手術后的腹壁疤痕和臍部等。該病的發病率有逐年升高趨勢,成為目前最常見的婦科病之一。有資料顯示3-10%生育年齡婦女患有此病,在不孕癥患者中有25-35%有內異癥存在。20-90%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和40-60%的痛經患者與此病有關。內異癥一般僅見于青中年婦女,絕經后或因為手術切除雙側卵巢后異位內膜組織可以逐漸萎縮吸收。妊娠或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以暫時阻止此病發展。
內異癥最常見的癥狀是痛經,而且這種痛經是多隨局部病變加重而逐漸加劇,甚至加重至除了月經期疼痛以外,不時出現下腹痛、性交痛和不孕。如果所形成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扭轉或破裂,會突然發生腹部劇痛,危及生命。凡是青中年婦女有發生痛經而且這種痛經在每次月經來潮時逐漸明顯加重或有痛經而不孕史,就應該及時到醫院找醫生檢查以確定是否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腺肌癥 當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組織侵入子宮肌層時,子宮肌層增厚,稱為子宮腺肌癥。子宮腺肌癥多發生于40歲以上的經產婦,約半數患者同時合并子宮肌瘤,約25%以上合并內異癥。近20多年來,隨著人工流產次數的使用增多,原來在40歲以上的經產婦才發生的子宮腺肌癥已經逐漸“年輕化”,現在發現在20來歲的青年女性患病數不斷增多。
子宮腺肌癥主要的癥狀是:痛經發生是明顯地每個月月經來潮都進行性加劇,月經量逐漸增多,月經期延長。痛經常常是在月經來潮前就開始,一直到月經干凈后才停止,患者十分痛苦。如果子宮明顯增大,患者在平臥時可以自行在下腹部捫及硬實的腫物,這是增大的子宮。但是,也有30%患者無任何癥狀,只是在就診不孕癥時通過B超檢查出來。
痛經,尤其是繼發性痛經是由于生殖器官發生了病變引起的。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腺肌癥是造成不孕的原因。子宮內膜異位癥目前已經有療效較好的藥物治療,應該及早治療可以治愈,以免導致不孕。子宮腺肌癥目前有效治療的藥物很少,只是在用藥期間可以控制子宮腺肌癥的加重。因為患了子宮腺肌癥而導致不孕的女性,要治療子宮腺肌癥后懷孕的幾率很低。所以輕度的子宮腺肌癥應該盡早治療,治療后盡快懷孕。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