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B超、CT和MRI等影像學檢查的發展普及,膽石癥的檢出率進一步提高。而肝硬化病人的膽道結石發生率約為23%-59%,是非肝硬化病人的2~3倍。單純的門靜脈高壓癥手術已具有相對較高的病死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合并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病人的膽道手術對普外科醫生來說是更大的挑戰。上海仁濟醫院胃腸外科顧磊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并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癥和凝血機制障礙。國外文獻稱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膽囊為“難對付的膽囊”(difficult gallbladder)。造成高病死率及手術困難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肝硬化萎縮時肝臟體積縮小,膽囊床移位造成膽囊暴露困難。②膽石癥合并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時,肝十二指腸韌帶處存在大量曲張靜脈,肝門區廣泛充血,極易發生難以控制的出血,造成手術野不清,易使術者在血泊中盲目鉗夾造成損傷。Schwartz認為肝硬化病人行膽道手術,特別是在過度的血管增生、伴有瘢痕的肝臟上操作危險性更大。③術中膽囊床一旦出血,極難用縫扎止血等控制,因門靜脈壓力很高,常致針孔出血不易控制。由于肝功能障礙和門靜脈高壓,即使是最常規的腹部手術的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也會顯著增加。Mansour等同樣發現,有肝硬化背景的病人接受外科手術時往往預后不佳,并發癥與死亡率均較高。手術創面出血和術后胃腸道曲張靜脈大量出血的風險增加是相當重要的原因。腹部手術也導致先前存在的腹水征進一步惡化,從而發生術后急性難治性腹水,使病人的治療更復雜。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