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問答
發布時間:2015-12-08 來源:
中華康網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感冒除了服藥,還有更重要湊數的文字
膽結石問答
1.膽囊息肉有何臨床癥狀?
答:病人常無何特殊的癥狀,偶有上腹隱痛或不適的感覺,因臨床癥狀輕而不典型,故常常在體格檢查時才偶然發現,如合并有膽囊結石,則主要表現為膽石癥狀。
2.膽囊息肉有何危害?
答:(1)惡變可能:腺瘤性息肉是一種潛在性惡性病變。另外近年來炎性息肉惡變的病例也不乏報道。陜西省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宋勇
(2)膽囊頸部息肉,如較大且堵塞膽囊管,可引起急性膽囊炎。
(3)膽固醇性息肉有時可引起膽絞痛,甚至誘發急性胰腺炎。
(4)膽囊息肉其實質是一種膽囊黏膜病變,必然會引起膽囊壁的慢性炎癥,導致膽囊功能的不良或喪失。
3.膽囊息肉需要治療嗎?
答:關于膽囊息肉的治療,目前觀點很不統一。有的主張等息肉長到一定大小,比如大于1厘米時才手術,認為此時息肉癌變的可能性較大;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診斷為息肉,手術寧早勿遲,因為術前很難鑒別息肉的類型,而且“息肉”不會在癌變之前通知你將癌變。臨床實踐支持后一種觀點,前一種觀點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的例子不少。
4.為什么說膽囊癌很可怕?
答:(1)膽囊癌常合并有膽囊結石或由膽囊息肉惡變形成,故病人和醫生常常把注意力放在結石或息肉上,而對膽囊癌的認識不夠,因此臨床上病人往往在右上腹腫塊出現時才去醫院就診,而此時都已屬晚期癌變。
(2)膽囊位置和肝臟密切,淋巴引流于肝臟直接溝通,故膽囊一旦癌變,極易轉移,治療非常困難。
(3)回顧性資料表明只有極少數的膽囊癌(指癌變只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層)膽囊切除后,5年存活率可達60%。若癌變已累及膽囊全層或已有轉移者,則幾乎全部在2年以內死亡。
5.膽囊切除后對人體有何影響?
答:首先,膽囊是一個有用的輔助器官,但是100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它并非是不可缺少的;其次,我們切除的是有病變的膽囊,其主要功能已經不良或喪失,而且如果繼續姑息則可能引起許多嚴重的并發癥。確實有少數病人在術后一段時間內出現大便習慣改變等一些胃腸道癥狀,但通過調節飲食和適當調節腸道功能,可在1~3個月內恢復。
6.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會影響體力勞動嗎?
答:(1)現代社會,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純粹意義上的重體力勞動已不多見。
(2)以往的剖腹膽囊切除術,由于其創傷大(打斷肌肉、神經等),確實會對體力勞動有所影響;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由于其創傷?。ú淮驍嗉∪?、神經等),因此對體力勞動的影響會比以往更小。
7.膽囊切除后飲食是否不如以前了?
答:不會,且飲食結構更合理,因為有許多膽石病人,由于懼怕發作,不敢吃含脂類或高蛋白類食物,致使營養結構很不合理,而膽囊切除后患者就沒有這一顧慮了。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參與消化的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膽囊切除與否不會影響膽汁的分泌量。
8.少數患者膽囊切除后有一段時間出現腹瀉,為什么?
答:有一部分病人雖然臨床癥狀很重,但膽囊功能沒有完全喪失,對膽流有一定調節作用。膽囊切除后,在消化間期膽汁直接流入腸道,引起腸運動加快,導致大便次數增多。這種情況隨著肝腸之間協調的改善,會很快恢復正常。
9.少數患者膽囊切除后仍感到上腹疼痛,為什么?
答:膽囊切除以后癥狀大多數會消失,但也有一部分病人仍然有癥狀,這是因為引起上腹部疼痛的原因,除膽囊結石外,還有慢性胃炎、膽汁返流、慢性胰腺炎、結腸肝曲綜合癥等。這些病理狀態可以與膽囊結石并存,所以膽囊切除后,原來的癥狀可以繼續存在。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不要一味只想到膽囊手術問題,以免貽誤診斷。
10.膽囊切除后飲食要注意點什么?
答:在術后近期內應當進食低脂易消化食物,隨著胃腸功能恢復,以后可以放開限制,只要你想吃,任何東西都可以。當然,如果還有其它問題,如糖尿病,則按糖尿病飲食要求執行。
11.除了結石以外,膽囊還可以生哪些???
答:膽囊內腔有一層黏膜,它是容易發生病理改變的組織,不僅與膽石形成有關,而且自身也可以發生一些改變,如息肉、腺肌增生癥、腫瘤等。
12.膽結石為什么會引起胰腺炎?
答:胰在胃的后面,主要作用是分泌消化蛋白質、脂肪和淀粉的酶,這些酶溶解在胰液里,通過胰腺管道排到腸里消化食物,在多數情況下,膽管與胰管先匯合在一起再進入腸道,如開口阻塞,膽汁就可能逆流到胰腺內,激活胰腺中消化酶,使胰腺發生“自身消化”,從而引起胰腺炎,這叫做膽源性胰腺炎。
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免費咨詢在線專家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