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總管結石是指位于膽總管內的結石,大多數位膽色素結石或以膽色素為主的混合結石,好發于膽總管下端。根據其來源可分為原發性膽總管結石和繼發性膽總管結石。在膽管內形成的結石成為原發性膽囊結石,其形成與膽道感染、膽汁淤積、膽道蛔蟲密切有關。膽管內結石來自膽囊者,稱之為繼發性膽管結石,以膽固醇結石多見。
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主要是膽總管梗阻和相伴發生的急性化膿性膽管炎,在結石有效清除以前,癥狀反復發作。膽管梗阻是決定性的因素,病情的輕重,進展的急緩和梗阻的程度(是否完全)和持續的久暫,膽道感染的嚴重程度,肝臟損傷的程度和范圍與是否有并發癥等有密切關系。
膽總管結石最典型的臨床表現是上腹絞痛和對穿性背痛,寒戰、高熱和隨后發生的黃疸三大組癥狀;若膽管下端梗阻完全,膽囊管通暢,膽囊壁尚未纖維化萎縮,表現右上腹有腫大壓痛的囊性包塊;肝臟呈對稱性、彌漫性腫大、壓痛;患者表現弛張性高熱,肝細胞損害和膽汁淤滯的表現等一系列中毒性癥狀,總稱為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若就診較晚或未予及時有效解除梗阻,感染進一步加劇,全身毒血癥和中毒性休克致重癥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ACST)導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