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又稱膽石癥,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膽道感染是屬于常見的疾病。按發病部位分為膽囊炎和膽管炎。結石在膽囊內形成后,可刺激膽囊黏膜,不僅可引起膽囊的慢性炎癥,而且當結石嵌頓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后,還可以引起繼發感染,導致膽囊的急性炎癥。由于結石對膽囊黏膜的慢性刺激,還可能導致膽囊癌的發生,有報告此種膽囊癌的發生率可達1%~2%。
膽結石的臨床表現
1.膽囊結石
其癥狀取決于結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無阻塞和炎癥等。部分膽囊結石患者終身無癥狀,即所謂隱性結石。較大的膽囊結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悶脹不適,噯氣和厭食油膩食物等消化不良癥狀。較小的結石每于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后,或夜間平臥后結石阻塞膽囊管而引起膽絞痛和急性膽囊炎。由于膽囊的收縮,較小的結石有可能通過膽囊管進入膽總管而發生梗阻性黃疸,然后部分結石又可由膽道排入十二指腸,部分結石則停留在膽管內成為繼發性膽管結石。結石亦可長期梗阻膽囊管而不發生感染,僅形成膽囊積水,此時便可觸及無明顯壓痛的腫大膽囊。膽囊結石在無感染時,一般無特殊體征或僅有右上腹輕度壓痛。但當有急性感染時,可出現中上腹及右上腹壓痛、肌緊張,有時還可捫及腫大而壓痛明顯的膽囊。
2.肝膽管結石
肝膽管結石是指肝內膽管系統產生結石,所以,又稱肝內膽管結石。常與肝外膽管結石合并存在,但也有單純的肝內膽管結石,又稱真性肝內結石癥。近年來,肝內膽管結石的病例越來越多,結石的分類多屬膽紅素結石。肝膽管結石多有黃綠色塊狀或“泥沙樣”結石的成分,多為膽紅素鈣。結石中心常可找到蛔蟲卵,所以有人認為肝膽管結石系由膽道蛔蟲、細菌感染致膽管阻塞所致。
肝膽管結石以左葉肝管居多,肝左外葉上、下段肝膽管匯合處的膽管略為膨大、結石多停留在該處,右側肝膽管結石多見于右后葉膽管內。
臨床特點多表現為:
(1)患者年齡較膽囊結石患者為輕,部分病人與肝內膽管先天的異常有關。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發冷、發熱、黃疸反復發作的病史。
(2)肝功能有損害,而膽囊功能可能正常。反復發作期可出現多種肝功能異常,間歇期堿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葉分段發生萎縮和肝纖維化。
(3)腹痛、黃疸、發熱是主癥,但很少發生典型的劇烈的絞痛。
(4)并發癥多且較嚴重。較常見的有化膿性肝內膽管炎、肝膿腫、膽道出血等。
(5)膽造影可顯示肝內膽管擴張而無肝外膽管擴張,肝管內有小透亮。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