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避孕(emergencycontraception,EC)是指在無避孕或覺察到避孕措施失誤的情況下,于幾小時或幾天內立即采用的防止意外妊娠的短效補救措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資料,全世界每年約有5000萬例次的非意愿妊娠人工流產,其中不安全流產約有2000萬例次,導致成千上萬的婦女死亡和傷殘。在美國,因開展緊急避孕,每年可避免200萬例次的意外妊娠分娩和100萬例次人工流產。據芬蘭報道,隨著緊急避孕知識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全國少女妊娠及人工流產率明顯下降。目前,我國每年約有1000萬例次的人工流產,其中50%左右是沒有采用避孕措施或者是能覺察到的避孕失誤。北京地壇醫院皮膚性病科吳焱
如果這些婦女了解、并且能得到緊急避孕服務,估計每年能減少人工流產300~400萬例次。為了預防止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產率和保護婦女身心健康,每個婦產科醫生都應該掌握緊急避孕知識和技能,及時為婦女提供各種緊急避孕服務。
一、緊急避孕的特點
與常規避孕方法不同,緊急避孕是在性交后使用。緊急避孕方法中除放置宮內節育器(IUD)可作為長期措施繼續使用外,激素類藥物對婦女的保護都僅為一次性,且不宜長期反復使用。至今,尚未發現可以在每次性交后常規使用的事后避孕方法。
緊急避孕在月經周期的任何時間都可以使用。激素藥物的作用機理隨用藥時間不同而異,排卵前用藥可抑制卵泡生長發育,抑制排卵或使排卵延遲;排卵后用藥主要作用于子宮內膜,干擾孕卵著床。IUD的作用機理是干擾受精和抗著床。
緊急避孕的使用對象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無任何避孕措施者,包括不熟悉避孕方法的新婚夫婦、年輕人一時性沖動以及性暴力的受害者;另一類為已經采用避孕措施,但在使用過程中失誤者,包括避孕套滑脫、破裂,陰道隔膜錯位、脫落,體外排精失控,安全期計算錯誤,避孕藥漏服等等。已確診妊娠者為緊急避孕的絕對禁忌證,因為緊急避孕藥物和方法都不能終止妊娠。緊急避孕的其他禁忌證依使用的方法而異。
二、緊急避孕臨床效果的計算
正常育齡男女在月經周期的不同時間性交,有完全不同的受孕率。受孕機率的高低與月經周期中的排卵日相關。因此,只有了解了月經周期中不同時間單次性交的自然受孕率,才能估算緊急避孕的臨床效果。Dixon等總結了3個不同的臨床試驗結果,統計分析月經周期中不同日期性交的自然受孕率。如果以排卵日為0天,排卵前8天和排卵后5天的受孕率最低(0.1
%),排卵前1天受孕率最高(17.3%)。但是,這項實驗中包括了部分人工授精夫婦。Wilcox最近報道了對221名健康婦女自然受孕率的研究結果,排卵前2天至排卵日的受孕率較高,可達34%~36%。但是,這項研究所用的單次性交月經周期的樣本較少(129周期)。
評價緊急避孕臨床效果的方法,有計算失敗率和有效率兩種。失敗率的計算是用妊娠例數除以用藥的周期數。此方法比較簡便、易行,能初步評價各種不同緊急避孕方法的臨床效果,但不能用失敗率來推算有效率。有效率的計算是利用Dixon或Wilcox報道的受孕機率,計算出整個臨床試驗對象總的預期妊娠數、減去實際觀察到的妊娠數后,除以預期妊娠數,得出臨床有效率。有效率的計算能彌補單純計算失敗率的不足,還能較為準確地反映緊急避孕的真實臨床效果。
除此之外,在評價緊急避孕的臨床效果上一般還應區別方法失敗和使用失敗。判定標準如下:(1)方法失敗:用藥后本周期內禁欲或嚴格使用避孕套仍發生妊娠者。(2)使用失?。河盟幥耙呀浫焉镎撸挥盟幒罄^續有無保護性性交而發生妊娠者。輔助診斷標準為:①
超聲檢查證實妊娠發生在用藥前8天以上;②
超聲檢查證實妊娠發生在用藥后8天以上或尿hCG在用藥后曾有2周以上陰性。如果在臨床研究和應用中使用失敗的發生率高,往往說明這種緊急避孕方法的順應性差,或者是緊急避孕的咨詢服務質量不高。
三、緊急避孕的現狀
1.目前常用的緊急避孕方法及其安全性:(1)帶銅IUD:特別適合于希望長期避孕而且無放置IUD禁忌證的婦女。但是,不適用于青春期少女、未產婦和性傳播疾病(STD)高危人群;(2)單純孕激素藥物左炔諾孕酮;(3)小劑量抗孕激素藥物米非司酮;(4)雌-孕激素復合制劑(Yuzpe法)。后3種為口服的激素類藥物。WHO的資料證實,緊急避孕藥物的臨床效果與用藥時間密切相關,無保護性性交后越早用藥,避免意外妊娠的效果越好。由于是在無保護的性交后偶爾使用,所以一般無絕對用藥禁忌。但是,有血栓性疾病、嚴重偏頭痛、異位妊娠等病史者,應慎用Yuzpe
法。3種藥物的主要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發生率以Yuzpe法最高,左炔諾孕酮次之,米非司酮最低。進食后服藥既不影響臨床效果還可緩解胃腸道反應。據統計,已有400多萬例次使用過Yuzpe法緊急避孕,至今未見與之相關的嚴重副作用的報道。
其他曾用于緊急避孕的藥物還有大劑量雌激素、米非司酮合并53號避孕藥、單用53號避孕藥、達那唑等,但這些藥物均因用藥量大、使用方法復雜、副作用發生率高或臨床效果不肯定而不能作為首選。
2.臨床推廣應用緊急避孕的障礙:緊急避孕的臨床研究已有30多年,至今世界各地對這類避孕方法的了解和使用并不普遍。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個方面:(1)藥物供應不足: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為緊急避孕而制的藥片:雌-孕激素復合劑緊急避孕片和左炔諾孕酮緊急避孕片。雌-孕激素復合劑緊急避孕片商品名為PC4或Teragynon(德國的Schering藥廠生產),僅在英國、新西蘭、德國、瑞士、芬蘭和瑞典等國家注冊使用。
左炔諾孕酮緊急避孕片商品名為Postner(匈牙利R&G公司生產)和毓婷(北京第三制藥廠生產)。這兩種藥品的價格都比較貴,臨床普遍使用有一定難度。因此,國內、外基層計劃生育工作者常用短效口服避孕藥替代。(2)緊急避孕知曉率低:
廣大育齡人群缺乏緊急避孕的知識,而且許多人對無防護措施的性交是否會發生妊娠存有僥幸心理;很多醫務工作者(甚至有些婦產科醫生)也缺乏緊急避孕的知識。上海市自1995年開始宣傳、推廣緊急避孕,1998年進行的一項育齡婦女緊急避孕知識、態度和行為(KAP)調查結果顯示,在10017名18~49歲婦女中,對緊急避孕的知曉率僅為28.2%,25歲以下婦女的知曉率明顯低于25歲以上者。大約有50%以上的婦產科醫生未能完全掌握緊急避孕的服務技能。(3)服務機制不完善:緊急避孕藥物必須由醫生開處方(毓婷在國內為非處方藥)、IUD只能在手術室中放置,這些都受到醫院服務時間的限制,且緊急避孕不屬于急診服務范圍。對雌-孕激素復合劑緊急避孕片是否能成為非處方藥物,英國愛丁堡曾有一項隨機比較性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將緊急避孕藥片保存在家中的婦女沒有發生過度使用,也沒有影響她們對常規避孕方法的選擇,1年隨訪期中的人工流產率比對照組(到醫院開處方取藥)有所下降。
四、緊急避孕的研究與發展方向
進行之中的緊急避孕研究有以下3個方面:
(1)緊急避孕藥物作用的機理:由于對各種緊急避孕藥物的作用機理僅有一些初步的了解,WHO資助的對這些藥物作用機理的基礎研究正在深入進行之中。
(2)最佳緊急避孕藥物和最佳用藥方案的篩選:有兩個大規模臨床多中心研究正在進行之中,一是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課題9801,采用隨機、雙盲的方法比較無防護措施性交后5天內口服米非司酮25mg與10mg的緊急避孕效果;另一為WHO課題97902,采用隨機雙盲的方法比較無防護措施性交后5天內口服米非司酮10mg、左炔諾孕酮0.75mg(2次)與左炔諾孕酮1.5mg(單次)3種方法的緊急避孕效果。
(3)緊急避孕對人工流產率的影響:上海市科委資助了一項為期兩年的全市性課題,比較宣傳、推廣應用緊急避孕前后全市人工流產率和人工流產原因構成比的變化。
目前,雖然已有了一些效果較為肯定的緊急避孕藥物和方法,但尚不能滿足生殖健康(如預防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產率等)的需求。緊急避孕的發展方向,應該是(1)繼續探索高效、安全、簡便的緊急避孕藥物和方法;(2)對廣大育齡人群進行緊急避孕知識的宣傳、教育;(3)建立緊急避孕的服務常規、隨訪制度及緊急避孕的服務網絡,提供優質服務。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