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炎是由于伙食不當,進食發酵分解或腐敗污染的食物所致腸道的急性炎癥,其致病菌多為沙門氏菌屬,由于微生物對腸粘膜的侵襲和刺激使胃腸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運動
等功能障礙,最終導致糞便稀薄,排便次數增加,臨床上與急性胃炎同時發病者,又稱為急性胃腸炎。本病多發于夏秋季節。
(1)臨床表現多在進食后數小時突然出現,腹瀉每日數次至 lO余次,呈黃色水樣便,夾未消化食物,一般無粘液膿血。腹痛多位于臍周,呈陣發性鈍痛或絞痛。病變累及胃有惡習嘔吐、上腹不適等。伴發熱、頭痛、周身不適、四肢無力等全身癥狀。嘔吐、腹瀉嚴重者,可有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觸診腹部有壓痛,臍周較明顯,腸鳴音多亢進。
(2)理化檢查血象:白細胞計數大多在正常范圍內,部分病人的白細胞稍減少。糞便鏡檢:有不消化食物成分,少量粘液、白細胞和紅細胞。糞便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3)治療西醫治療解痙止痛:654-2 10-20mg,口服、肌注。輸液:一般可口服5%葡萄糖鹽水,不能口服者可給予靜脈輸液,同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抗感染治療:一般選用黃連素0.3克,每日3次口服;痢特靈0.1克,每日3次口服;慶大霉素16-24萬單位,加入液體中靜滴;氨芐青霉素1-6克,加入液體中靜滴。止瀉劑:鞣酸蛋白 0.3克,每日3次口服。中醫治療單驗方炒車前子研末,每次6克,每日3次,開水沖服。治暴瀉不止,小便不通。 胡椒粉填滿肚臍,紗布敷蓋,隔日換1次,主治寒濕瀉泄。中成藥“腸胃速康方”成分有黃柏、苦參、白頭翁、淮山藥、銀花藤、藿香等十幾味苗疆純天然藥材。主治腸炎、胃腸炎等急慢性腸炎及其并發癥療效顯著,具殺病菌、排濁氣、排毒素、復正氣之功效,徹底消除病癥,提高睡眠質量,恢復腸功能,促使機體微循環進入正軌,達到徹底治愈急慢性腸炎之目的。耳針療法:取小腸、大腸、交感、神門等穴,針刺或埋針。食療石榴皮、干姜各9克,紅糖30克,水煎服。大蒜每次2-3枚,每天2次食服。
(4)護理重癥患者應臥床休息,禁食6-12小時,以后漸進流質、半流質。 腹瀉量多者應多飲淡鹽水。嘔吐物及糞便應妥善處理,防止交叉感染。注意觀察腹瀉次數、量、時間及伴發癥狀等,腹瀉嚴重者應記錄出入量。
(5)預防加強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食品、肉類管理,撲滅鼠、蠅、蟑螂等,防止食品污染。以防為主,病從口入,尤其在夏秋季食物易腐敗,細菌滋生,應注意飲食衛生,少食生冷,不吃不新鮮、隔夜食物,尤其對生吃的水果蔬菜應徹底清洗,洗后食用。一旦發生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癥狀,及時服藥尤其注意有無特殊病原體的感染,如霍亂、痢疾桿菌、阿米巴原蟲等,有食物中毒的立即停止進食,有食品過敏及時就診。
相關文章